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文摘要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继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之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省直管县的设想,县域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彰显。目前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县域经济占全国GDP的一半以上,县域社会系统能否有序持续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作为城乡结合部,以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这些特殊因素决定县域经济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经济,而具有其特殊的特征。资源型县域经济是县域经济中的特殊群体,其产业结构的形成比较复杂,除了受一般因素制约外,还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如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资源禀赋优势等因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资源型县域所形成的产业结构是在各种复杂制约因素的作用下,经过长期发展和磨合的结果。本文采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存在的问题、未来产业调整方向及产业系统分析。文章总共分为四章:首先归纳了制约我国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形成的一般与特殊因素。一般因素包括资源型产业演变规律,劳动力素质技能因素及投资结构因素等,特殊因素包括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周期、县域政府的行政权力等因素。第二章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的特征与存在问题。我国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以短期政绩为政府政绩考核的方式,使不同资源型县域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并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产业布局分散,产业组织单调,产业关联度低等。这些特征折射出我国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存在的一些弊端,包括产业结构畸形、产品结构不合理、体制环境不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效益低下等。根据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间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主导产业更替三方面内容。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遵循特有的产业结构升级规律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有利于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升。最后一章对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