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关于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当前,我们正在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强调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要求交换双方以信用作为前提,构成信任的经济关系。任何一方不守信,就会使等价交换关系遭到破坏。市场关系愈发展,愈复杂,愈需要构建起彼此相连、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这一链条一旦被打破,有序的市场经济就会被破坏。因此,市场经济愈发展愈要求诚实守信,这也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本文着重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信用问题进行基础性的理论探讨,力求能够为我国的信用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本文是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展开推论的,从静态方面用成本、收益的方法,从动态方面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信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有关信用问题的基本结论,并根据这些结论提出解决当前我国“信用危机”的对策。本文力求能够完整、系统、合理地对信用问题加以论述。现把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着重就当前有关信用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简要的回顾和评论,并引伸出本文的理论前提:信用是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第三、四、五、六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这几部分着重就不同条件下经济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信用的配置情况进行探讨。 第三部分着重从稀缺性的角度对信用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考证了信用从自由取用物品到经济物品的过程,然后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信用成为经济物品后如何随利益而发生变化的。 第四部分探讨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信用的变化情况。这一部分给出了“信用量”、“失信成本”、“守信成本”等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对信用的成本进行分析,通过对失信成本和守信成本的研究,得出信用的成本曲线。然后对信用的收益进行分析,得出信用的收益曲线。通过信用的成本、收益曲线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存在一个合理的信用范围,在这个合理的信用范围内,经济主体的利益为正,在这个合理的信用范围之外,经济主体的利益为负,经济主体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使信用量在合理的信用范围内。并且存在一个最佳的信用量,在这个最佳的信用量下,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第五部分探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信用的变化情况。方法与完全信息条件下相同。通过信用成本、收益曲线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越不讲信用,经济主体得到的利益越大;越讲信用,经济主体的亏损越大。所以,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的最终结果为,不讲信用的经济主体排斥讲信用的经济主体,最后市场上存在的是不讲信用的经济主体。 第六部分与第四、第五部分静态分析相对应,从动态的角度用博奕论的方法分析经济主体的短期和长期信用行为。根据经济主体的有限重复博奕和无限重复博奕,引入时间的概念,得出如下结论:在短期中,失信行为对经济主体是最有利的;而在长期中,守信行为对经济主体是最有利的。同时认为不完全信息和完全信息是短期信用行为和长期信用行为的实质。 第七部分从假冒伪劣、三角债、行骗活动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当前的“信用危机”情况。第八部分根据前面的基本理论提出解诀我国“信用危机”的对策,即门).整顿市场,增加市场的透明度。Q).提高信用量小的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