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过渡时期制度非均衡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与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市场化改革这一过渡时期制度非均衡的表现、特点、成因、经济效应和对策。制度非均衡表现为制度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结构上的不一致以及制度之间的相互不协调。制度非均衡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它可分为供给不足型制度非均衡与供给过剩型制度非均衡,也可分为净收益总额非均衡与净收益份额非均衡,还可分为一般非均衡、局部非均衡与结构非均衡。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制度选择集合以及不同利益集团实力的变化有可能促使制度非均衡出现。“搭便车”问题、供给时滞、供给垄断、制度环境及社会科学知识的制约,以及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称使制度非均衡可能持续存在。一般而言,制度非均衡会因交易费用增加和潜在利润不能内在化而带来效率损失。同时,制度非均衡往往也会损害公平。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这一过渡时期的制度非均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制度非均衡普遍存在、制度供给过剩严重、制度创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成本高、收入分配效应大、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冲突大等。中国过渡时期制度非均衡的成因主要有:创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成本高、利益集团实力的变化、供给时滞、“搭便车”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等。制度非均衡既带来效率的损失,又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制度非均衡的不利影响。这些措施包括:构建制度自由创新体制、提供制度创新激励、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构建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和观念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