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与此同时,我国股份制也有了很快的发展。股份制经济形式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筹措资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本文的分析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有关股份制及产权制度的论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一、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目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有两大亮点,一是提出股份制应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二是提出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股权结构则是产权与股份制这两点的较好结合。沿着这一思路研究企业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从国际来看,片面地强调股权分散,或者片面地强调股权集中,可能都不一定走得很远,在实践中股权的适度集中(或适度分散)也表现为一个很强的趋势,本文将对此做进一步研究。从国内来看,已有一些著述从产权制度和股份制的角度两条思路来研究企业问题,对两者结合点即股权结构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基础性研究。二、有关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所以在本文中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中某些合理分析。具体说来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分析方法。本文总体说来偏重于理论分析,但也兼顾到实践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WP=4>题,而且也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分析更有意义。2、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问题时,历史的借鉴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本文的分析中始终注意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对问题的历史回顾及借鉴。3、普遍联系的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分析中,把股权结构与产权基础联系起来的同时,还把股权结构与企业竞争力、企业绩效及企业家问题联系起来,使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4、本文也借鉴了西方经济学中建立模型假设的分析方法及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这样使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同时也从一定意义上与国际接轨。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总体结构安排第一章 股权的涵义与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股权概念及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接下来论述产权与物权在订立企业合约前提的再思考;然后着重论述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及产权、股权结构与企业家行为,最后从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的产权与股权结构。第二章 股权结构与企业控制权安排。本章着重谈了企业控制权涵义的再解释、股权结构与控股权:从控股到控制、控制权安排的双重效应、控制权配置的市场障碍等。第三章 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及实证分析。本章首先从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市场、代理权竞争等方面分析了股结构对企业治理的影响;然后分析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理论逻辑联系;最后从内部人股东及大股东等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第四章 企业家与最优股权结构。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企业家的形成过程,重点是从理论上提出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形成逻辑;然后探讨了企业家作为中心签约人的最优股权融资结构;最后分析了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股权结构。第五章 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的主要内容分为来自<WP=5>俄罗斯的案例分析、对中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及日、美、德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析与启示等三个部分。第六章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后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在这一部分里,首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评价;接下来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分析其现实与特点,对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体意义上的探讨,并归纳出思路与对策;最后提出了警惕与展望。四、关于本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分析包含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观点。在以前的主流观点曾提出了“抓大放小”、“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里退出”等观点,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在有些方面值得商榷。在本文中对股权结构最优安排的分析从企业治理结构延伸至企业竞争力(或企业绩效),事实上就已经证明了不管是国有或非国有,都有一个最优的股权结构与其企业竞争力相对应;也就是说,企业的优劣真正体现在与企业竞争力相关的因素(比如股权结构)上,而不是其他。进一步来看,事实的标准并不是规模的大与小,也不是领域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等,而恰恰是(也只能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标准。股权结构的优化在笔者看来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企业家行为,这与一般企业理论认为股权结构是市场形成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在企业家背景下的最优股权结构,即企业家的最优融资与一定条件下的最优股权结构。具体说来,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提出股权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并不一定在于股权是否集中、企业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