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公司治理和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构建

论文摘要

近年来,作为经济实体的现代公司的治理问题和实践,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兴趣点和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从实践上看,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化、企业改革的深入,逐渐产生并演化成为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的。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企业制度、公司管理、政府规制等研究领域,应用了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是跨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在中国,它是被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来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随后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又强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表明国有企业脱困后将进入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 本论文在吸收借鉴以往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比较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试图构建一个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以此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 任何理论都需要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论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公司性质、公司治理的论述,认为企业性质至少表现在两个分析层面:从社会生产组织形式这个层面看,企业是一种特定的分工形式。对外它处于商品经济社会内部分工的巨大网络中,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内它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工场内部分工”的等级制结构,运用科层等级制的计划机制统一协调企业运用的生产资源。因此,企业是处于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工的科层计划体系。另一方面从社会经济的产权结构这个层面来看,企业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分配形式。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是一个平等的交换主体,它拥有自己的财产权,但是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呈现出高度不平等特征。因此,企业是一种能够使市场交易的平等权力转化为企业内部不平等权利的神奇机制。 论文的第二部分,首先探讨了公司治理概念,认为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会区等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随后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原则、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功能、公司治理的选择、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包括产权、融资方式、外部市场、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腋,以建立对公司治理研究的完整体系。 本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和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建立,因为理论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的指导,只有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才是鲜活的理论。本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问题的性质,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问题具有两重性:既具有一般企业治理所具有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集中表现在治理问题的行政性上。在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构建上,本论文提出“经济型治理体系”,“经济型治理体系”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其行为是以市场为导向,追求通过股权、债权及其他经济性契约关系所维系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此我们需要从建立够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建立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银行体制、发展多方监控主体、建立国有企业决策机制等方面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