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与控制——兼论中国金融开放问题

论文摘要

大约是应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古训,伴随着国际金融领域爆发的两起令人深思的事件:亚洲金融危机和欧元的诞生,近年来,对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的分析报告、研究专著层出不穷,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授予“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作出杰出贡献”的蒙代尔,更反映出国际经济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有学者指出,“(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作出反思,并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这一问题被紧迫地提上议事日程。欧元的产生和发展则不仅会在根本上改变未来国际货币的基本格局,而且在其产生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思路”(陈雨露,1999)。这种反思的结果引起了一种谨慎的忧虑:“当我们正为加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兴奋、为国际金融自由化出现的金融活动而激动、为国际资本流动加快而喜悦时,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一切正如普罗米修斯在盗火之时从未想到他在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也可引来灾难和死亡”(王雪冰1999)。 其实,国际资本流动并不总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从国际收支平衡关系看,由于大规模资本流入而引起的资本帐户顺差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果:一种是资本帐户顺差和经常帐户逆差大致相当,从而外汇储备基本不变;另一种是由于经常帐户仅有少量的逆差甚至是顺差,资本帐户的顺差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经验表明,如果资本帐户的顺差基本用于弥补经常帐户的逆差,那么在短期内宏观经济将是相对稳定的。相反,在资本流入直接引起外汇储备急剧积累的情况下,要想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将困难得多,因为这时总体经济处于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之下。如果通货膨胀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实际汇率就很难避免出现升值,并进而造成经常帐户的恶化。在名义汇率受到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因担心在不久的未来发生大幅度贬值而进行的资本逃避活动,将不可避免地愈演愈烈。 本文采取史论结合的叙述方法。在第二篇,首先批判性地回顾了各个不同时期经济理论和学派对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的看法,然后又进一步了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作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尤其是通过对90年代以来几次金融危机中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纵向分析,论证了国际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自由化和证券化的发展格局。 众所周知,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和国际资本流动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紧密相连的,国际市场首先是作为国际贸易的载体而出现的,因此,早期的重商主义学派也只能把当时建立在手工工场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交往的全部内容。到了18、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各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各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后,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才具备了大工业生产基础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才有了不断开拓空间和地域的内在动力,世界市场才真正形成。在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不断丰富看货币数量论的内容,为成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而随后的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系统的发展和批判了古典主义的观点,还对资本主义市场的全球化趋势提出了预见性的真知灼见。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之初,它仍然是一个国际商品市场,尚不能被看作是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但在市场深化规律的作用下,这一市场无论是在量和质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本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由自由竟争过渡到垄断,资本输出较商品输出占有了更重要的地位,列宁准确的把握了这一趋势。不久,关税同盟和贸易集团的建立,是这种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但二次大战打乱了商品市场一体化的进程。直到战后,世界商品市场才真正进入一体化的阶段,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是这种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凯思斯和怀特的理论观点代表了同时期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世界市场的深化除了上述表现外,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市场结构的延伸—一资本和金融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和一体化.世界市场在19世纪初形成的时候是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市场,直到今天,商品贸易仍然是世界市场的主要内容。但是,从20 世纪初开始,资本交易逐渐国际化,国际资本市场开始形成。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因为资本主义己由自由竟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的经济需要;从市场深化的角度分析,则是商品市场的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资本的国际化为之服务。因此,从20 世纪初开始,世界市场实际上包含着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两个市场,并”且市场结构变化使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学术界,至少有两条几乎相互平行的主线研究着实践中的变化: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歇尔提出了完整的汇率理论,后来,由经庇古、凯恩斯、罗宾逊夫人的补充,终于形成了剑桥学派较为系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瑞典学派的魏克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