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企业信誉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赢得未来企业竞争的胜利,企业主体必须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特别是要“独善其身”,努力提高企业信誉。然而,近些年来,我国企业信誉不但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出现了大量弄虚作假、欺骗愚弄公众、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等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深刻反思。众所周知,与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资本主义企业不同,社会主义企业除了实现投资者的盈利目标以外,还有自己的社会目标,就是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主要是:第一,对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尽到责任。即要以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社会(造福社会),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唯如此,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力。第二,对企业的员工尽到责任。员工是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之根本。企业既要给员工提供一个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又要给员工提供不断提高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第三,对客户尽到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实现双赢。第四,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到责任。保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上这“四大责任”,有些是由正式的法律性契约规定的,有些是无正式契约文件的承诺,还有许多是属于社会通行惯例与道德准则要求的。一个企业,对所有这些责任的履行程度,就是该企业的信誉程度,也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可持续程度。社会经济活动体系,由若干作为基本经济组织的企业组成。所有企业都坚持诚信,全面履行上述责任,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就能顺畅有效。如有部分企业甚至一个企业不守信、不履行责任,就会破坏这个经济运行链,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受损。企业信誉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实践问题。经济学对信誉的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马克思《资本论》中就可以看到,英国从19世纪初逐步建立起信用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尽管出现了像“安然”、“安达信”这类失信事件,但信用制度在西方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在我国企业信誉问题却刚刚起步。信用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开辟专章论述“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高度发展了的商品货币经济,交易方式的货币化、信用化是其突出的特点。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变动和发展的过程时,逻辑地揭示信用的产生及其作用,阐述了信用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在对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有关信用的二重性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信用是促使资本集中进而垄断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股份制产生的重要基础,同时,信用又会助长投机盛行,并加速资本主义危机的到来。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当时的市场经济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抛开资本主义这一制度因素,其对一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都是适用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和消费、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全面调节经济生活等等。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有关信誉问题的研究大致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围绕信誉本质和职能等一般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信誉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