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产权的福利效应——基于利益实现机制视角的分析

论文摘要

产权作为约束人们谋利活动的规则和制度,构成社会经济生活的根本内容。产权关系及其制度通过影响人类行为、经济绩效以及财富分配等方面,最终决定社会福利的实现状况,并成为社会基本制度选择的基础。因此,人们十分关注如何选择一种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有效产权制度的问题,理论界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无论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研究,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都只是从各自关于社会福利内涵的基本假定出发对产权制度进行的研究,并没有形成评价产权制度福利效应的一致标准,也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本文试图构建关于产权制度对社会福利影响的统一分析框架,研究产权制度如何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怎样的经济绩效和财富分配状况,最终决定社会福利的大小。特定产权关系下社会福利形成的基础是不同的,因此,其实现就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确切地说,不同产权制度的“利益实现机制”是不同的。利益实现机制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了产权制度实现社会福利的效果,具体来讲,就是利益实现机制对产权制度的激励和分配作用的发挥起限制或促进的作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收入分配,最终决定一种产权制度的福利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了一种研究产权制度福利效应的正确途径,通过对特定利益实现机制作用过程的分析,可以了解产权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基于对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的利益实现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完全理想的利益实现机制保证社会福利最大化,交换机制与分配机制在促进社会福利提高方面都存在缺陷。在交换机制作用下,私有产权在实现经济效率方面更有优势,但是却无法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更加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在分配机制作用下,公有产权在理论上具有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优势,但是却可能带来激励不足,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哪一种利益实现机制更能促进产权制度提供的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能够调节合理收入分配的形成,那么,在这种利益实现机制作用下的产权制度的福利效应就更高。其后,本文分析了私有产权制度和公有产权制度在各自利益实现机制作用下对社会总剩余的影响,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这一观点。由于现实条件下并不存在单一形式的产权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本文提出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的产权制度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即促进人与物关系的协调和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最后,本文在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基础上,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而是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全民对国有资产收益的共享,由此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构建有效的国有产权制度必须同时促进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才能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