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机制及解决思路

论文摘要

中国生产相对过剩问题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产生新经济矛盾的外在表现,既涉及生产领域的矛盾,也涉及分配领域的矛盾,其形成机制由当前经济体制层面的矛盾直接决定。20世纪90年代末,生产相对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此后一直伴随着经济运行而存在,并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为了解决生产相对过剩问题,中国加大出口力度、依靠国外市场需求来解决问题。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持续蔓延,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额大幅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品积压,大量生产能力闲置,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再次凸现,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机制,并最终找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系统抽象法为基本方法,大量占有材料,在研究已有相关理论和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系统抽象将中国生产相对过剩问题的形成机制加以提炼,在对中国经济体制整体考察的基础上找到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机制。逻辑上从抽象到具体逐层展开,以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演变过程为基本出发点,从纵向考察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当前经济体制在生产和分配方面所形成的矛盾,最终得出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机制。本文首次从经济体制层面研究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机制,既涉及生产领域的分析,也涉及消费领域的分析,避免了以往对待该问题只局限于生产领域进行研究的不足,从而使问题的揭示更为全面和透彻,这既是本文的创新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的核心观点认为,在中国的行政集权体制下,政府对经济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且政府对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特殊偏好。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每年进行大量的投资,并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和重工业部门,在这些领域和部门进行的投资具有规模大、短期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强的特点,但是却缺乏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而且在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投资,必然要求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具有高储蓄,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政府和企业部门的高储蓄必然挤占居民收入,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最终造成居民的消费不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与投资带动下生产能力的急剧扩张形成了突出的矛盾,从而使得中国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形成并愈发严重。中国为缓解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加大出口力度,依靠国外市场需求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但这只能暂时缓解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产生的根本矛盾,因而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出口增速下降,产品滞销,中国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再次凸显。本文从中国的经济体制层面的矛盾研究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机制,并最终提出问题解决的原则和具体思路,以便从根源上解决中国生产相对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