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免费义务教育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分析——基于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伴随改革的推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出口”和“投资”开始逐渐丧失昔日的风采。与此同时,我国消费与投资、出口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全国开始显示出未富先老的征兆。长期以来,消费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并且,在这个尚未充分启动的消费市场中,农村消费占据了主要份额,其蕴含着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消费之所以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撬动农村消费市场并非一件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需找到一个良好的突破口。近来,教育、医疗和住房作为压在国人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与收入一起,制约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综合考虑支出的时间性、周期性、影响的持久性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特殊性,教育可谓是这三大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教育具有层次渐进性、支出粘性、时间上的不可替代性、未来支出的不确定以及易导致流动性约束的特征,所以,实现全民教育应该首先关注基础教育。2008年,我国在农村地区推行全面免费义务教育,从感性上看,这项措施能够将部分教育成本从农民转移到政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舒缓“教育”这座“新大山”的压力,释放农村消费力。虽然如此,但这项政策究竟对启动农村消费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却不可知。因此,展开有关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分析,不仅关系到义务教育或者农村居民消费本身,还涉及到我国基础教育投入、消费拉动以及地区均衡发展等其他相关方面,对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启动消费市场、地区均衡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既然选择从免费义务教育角度来分析教育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便不由地追问,免费义务教育究竟在农村居民消费中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哪些方面造成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又是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并传递的,以及这种影响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动过程;国外发展义务教育的相关经验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该如何运用免费义务教育这一政策才能撬动农村居民消费市场,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本文带着以上疑问,逐层分析探讨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文章围绕“免费义务教育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这一主题,首先,分析了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紧接着,梳理了1949年以来与我国义务教育相关的政策,并定性分析了《义务教育法》(1986年)制定后我国义务教育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变动关系;然后,根据历史变迁的分析结果,以《义务教育法》(1996年修订)的出台为起点,利用全国32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1996-2012年我国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该项政策在东、中、西部地区的效果差异;此外,本文研究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义务教育,试图从这三个来自不同州的发达国家的经历中探寻到一些启示和借鉴;最后,文章根据定性分析、历史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国外经验分析的结果,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从免费义务教育入手,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分六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文章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点。第二章为理论研究部分。虽然义务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品,但因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消费的作用机制,而非免费义务教育本身,所以,理论基础部分略去对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消费理论两部分展开论述。通过梳理马克思人力资本理论、以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人力资本理论、马克思消费理论和包含持久收入假说、预防性储蓄理论在内的西方消费理论,笔者提出五大假定(消费者为理性经济人、消费者是风险厌恶者、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未来具有不确定性、消费者认同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免费义务教育通过四条路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1)免费义务教育在无形中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2)免费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未来收入,进而,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3)教育粘性增加未来教育投入的可能性,进而,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储蓄,减少消费;(4)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被识别,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减少地区差异,促进整体消费。此部分的理论梳理和作用机制构建,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定性分析部分。在这一部分,笔者以时间为线索,以义务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为划分节点,梳理了1949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并重点分析了《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情况。笔者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呈现阶段性的特征,并且该阶段的划分与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相吻合。义务教育与农村消费高度相关的历史划分,为实证分析部分合理选择数据期间奠定了基础。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部分。笔者基于历史变迁部分的时期划分,选取1996-2012年时间段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免费义务教育我国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首先,根据第二章的假定和免费义务教育对消费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实证分析的模型,并根据收集的数据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取了固定效应模型。然后,解释分析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前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原因。紧接着,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前后农村居民消费变化的分析,明确了该项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效果: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明显的是西部,其次是中部,最后是东部。第五章为国际比较分析部分。义务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工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起步较晚,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时间也较短。虽然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制度相对完善,但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经济和教育大国在开展义务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探寻一些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从而更好的发挥免费义务教育这项政策的效用。第六章为政策建议部分。笔者在本章结合前文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和国外经验分析的结果,认为,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以免费义务教育为突破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可以从三面入手:首先,建立持久增收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加农民的可持续收入;其次,通过构建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体系、鼓励社会参与和注重教育资源分配的适当倾斜等方式,促进免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再次,完善教育立法,转变义务教育发展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研究角度上,综合考虑教育的消费和投资属性,以免费义务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教育与消费间的作用机制分析,在考察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撬动农村消费市场所发挥的作用的同时,分析了如何从贫困到富裕的发展问题;(2)研究方法上,以政策和历史事件为时间划分依据,通过逐步定位研究时间段的方法,提高了实证分析数据选取的合理性,为正确理解两者间的关系提供了保障;(3)研究内容,选定风险承受能力弱、消费潜力大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开展义务教育的经验,使得研究内容更加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