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产业集聚、要素积累与地区产业升级:区域开放视角的机理与实证

论文摘要

产业升级是近年中国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区域经济层面来看,产业升级一个最为重要的内涵便是地区产业效率的提升,且这种产业效率提升多半是伴随生产要素的地区积累实现的。由于产业集聚的本质体现为伴随区域开放进程所实现的各种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集中与地区性积累过程,由此可见,在产业集聚、要素积累与地区产业升级之间当存在一种链条效应。然而,现有关于产业集聚与地区产业升级的大量研究要么聚焦于产业结构变化,要么聚焦于集聚的产业效率效应,而鲜有沿着集聚、要素积累与产业效率增进展开的。本文主旨,恰在于此。具体而言,就是从集聚的要素积累效应切入,从区域经济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之“二重开放”视野梳理集聚、要素积累与地区产业效率增进之间的链条机理,构建一个合乎逻辑的分析框架,予以模型刻画,进而提出实证检验命题。最后,以我国地区层面数据为依据,对相应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理论上,考虑区域经济“二重开放”情形,沿着产业集聚、要素积累与产业升级的链条线索,进行机理梳理和建模尝试。具体分三个步骤展开:第一步是机理梳理与模型刻画。探讨开放条件下集聚过程所实现的要素集中过程,并通过拓展Venables(1996)的垂直关联模型来论证集聚外部性作为集聚之要素积累的强化机制,进而提出“产业集聚之要素积累效应”这一理论命题;第二步是机制的细化与命题的提炼。具体而言,在区分专业化集聚之MAR外部性与多样化协同集聚之Jacobs外部性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集聚之要素积累效应对于地区产业效率的间接作用机制与集聚之于地区产业效率的直接作用机制,即“专业化集聚之产业效率提升机制”、“多样化协同集聚之产业产业效率机制”、“产业内纵向分工及竞争机制”以及“产业间协同分工及竞争机制”,由此提出“集聚之于地区产业效率”这一理论命题;第三步,通过以上机理梳理和理论分析,从而构建出一个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视野下,产业集聚之于地区产业升级(效率增进)的统一分析框架。实证方面,考虑到中国地区层面具有特殊的条块分割之区域开放差异,因此本文将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这一特殊的中国现实情境纳入实证研究框架,借助我国地区层面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针对集聚、要素积累与地区产业效率增进之链条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集聚之要素积累效应对于其地区产业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即一个地区是否有要素积累就一定会有产业升级(效率增进)。具体实证分析结论可归纳如下:其一,我国制造业集聚对于其集聚地区的人力资本要素的内生积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开放对于地区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模型回归结果在稳健性检验中均表现未发生显著的变化,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特征。进一步地,通过我国分地区样本的考察可以发现,制造业集聚之人力资本积累最为显著的地区是中部地区。其二,通过对我国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之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证实了“集聚之于地区产业升级”可以分别通过集聚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要素积累之间接作用机制以及集聚之市场分工、竞争之直接作用机制得以实现,从而印证了本文的理论推断。此外,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开放与对外开放对于地区产业效率提升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上回归结果在稳健性检验中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样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地,通过对我国分地区的20个制造业两位数行业之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可以发现集聚之于地区产业效率提升的两种作用机制在不同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三,针对“集聚之于地区产业升级”命题之人力资本积累这一间接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按对外开放程度分组的样本地区呈现出的三种状态,即高对外开放度分组地区表现为“有人力资本积累,有产业升级”,而中等对外开放度分组地区表现为“有人力资本积累,无产业升级”,低对外开放度分组地区则表现为“无人力资本积累,无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