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制度创新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论文摘要

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基础产业性、不可分性和非贸易性。基础设施具有调控宏观经济、服务微观经济主体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功能。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贡献比起其它类生产要素投入要大。基础设施在一国或一个地区提升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中国基础设施经过了缓慢发展、起步、迅猛发展和全面快速发展的四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上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中国式道路。但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处于暂时的、低水平的平衡,总量矛盾缓解后,结构问题愈发凸现,制度因素成为制约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对中国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方面的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进行系统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相对全面和完整的检索与查阅文献,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基础设施的一般理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为指导,从中国基础设施发展的阶段、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在借鉴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创新。本研究运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为四个核心部分: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理论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二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方面的问题;三是美国、加拿大、欧洲国家、日本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况及其制度创新的经验和规律总结;四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制度创新。按照逻辑关系与结构,将论文规划为7章。第1章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与不足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图。第2章基础设施的一般理论。界定了基础设施的概念,概括了基础设施的属性和功能,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较强的外部性、基础产业性、不可分性和非贸易性。基础设施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功能,具有服务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功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功能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功能。并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基础设施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类:交通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供水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环保基础设施。第3章综述了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形成了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研究的重要依据和逻辑起点。一是明确界定了本研究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制度、产权、交易费用等,这些概念是分析的基本单元,也是深入分析的基础。二是为本文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分析工具。三是进一步理清了研究的理论框架。第4章中国基础设施发展阶段和现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了缓慢发展阶段、起步阶段、迅猛发展阶段和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初步改变了基础设施的紧张状况并保持着持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势头,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为动力的中国式道路。但目前总体供给能力仍然不足,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且基础设施结构问题愈发凸现,结构脆弱、扭曲、内部结构不合理且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第5章指出基础设施现状的根本原因在制度方面。一是基于产权与效率关系的产权安排理论,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安排中的公有产权、私有产权和社团产权各自有其有效率的地方和失灵的地方。通过分析基础设施行业的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和基础设施行业的产权私有化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的选择逻辑。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并存,且只重视产权制度改革不重视引入竞争机制。二是基础设施供给没有完全遵循效率原则、普遍服务义务原则和环保原则,且这些原则未体现在基础设施供给价格中。三是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资金缺口大,且以铁路资金缺口为例作了说明。四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等多种来源,来源不够多元化,且每一种来源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五是已有的制度创新中政府融资渠道局限性仍未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制度障碍仍未完全消除,并同时面临着国有经济股权弱化和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第6章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的国际比较。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美国、加拿大、欧洲国家和日本等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改革目的决定着改革方式。二是国情决定着对政府资本的要求。三是国体决定着民营资本进入方式。第7章本章从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创新改革的提法和界定入手,逐层探讨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指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解,坚持基础设施国有或通过所有权参与或称股权参与的形式转为民间所有,坚持经营权非国有化改革,及其各自的实现途径。产权制度改革要与引入竞争机制的市场结构的创新均衡进行,通过业务分解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在产权清晰的市场形成有效竞争格局。与上两个过程相伴随的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重构,政府层面的改革包括宏观层面政府职能的调整和微观层面政府规制能力的强化。企业层面的改革则包括企业的公司化、商业化经营和完全私有化三个层次。最后从非国有经济进入基础设施产业的最佳制度安排角度即技术角度研究资本市场和项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创新。最后为结论和展望部分。总结了整个研究工作并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继而针对研究中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