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市场经济发展使得工业部门迅速扩张,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国的传统农民内部出现了收入的分化,并发生了迅速和持久的职业分化。从原来单一的农业劳动者中分化出来的非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还有一亿多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以工资收入作为生活主要来源。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中国传统农民中不断分化出工人、个体工商业者、私营企业主等群体。但他们在向其他社会阶层转变的同时,还保留着农民身份,还保持着和土地、农业的联系。这种不彻底性是目前中国农民分化的本质特征。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对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道路都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在城乡之间流动,而非永久的人口迁移,数字上的城市化率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鸿沟。进城农民就业与定居的分离造成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压力,并且加剧了农民进城定居的困难。本研究试图抓住目前中国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探讨其基本表现,探寻其内在原因,并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道路两方面对农民分化如何影响城市化进程进行讨论。最后指出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措施科学引导农民分化过程,打破“两栖式”的状态,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最终实现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包括一二两章。内容包括研究综述、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部分。第一章对农民分化的相关研究、中国农民分化的相关研究和农民分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三个专题进行了述评,并对农民、农民分化和城市化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运用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等关于农民分化的相关理论,从农民分化的基本形式、原因和最终趋势三个方面概括农民分化的模式,然后分别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分析农民分化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机制,为整个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首先进行农民分化的特征描述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道路两个方面来论述目前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第三章的内容是研究目前中国农民分化的现状和原因。我国的农民分化应该是从近代传统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之时开始。新中国建国后,国家通过计划体制进行自上而下的工业化。通过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伴的一系列规定,将整个农民阶层强制约束为一个具有单一身份性的群体,有意识地抑制了农民的分化。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带来乡镇企业的大发展,然后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沿海地区率先开放,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发展繁荣。非农部门的兴盛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原来堆积在农业上的剩余劳动力得到释放。至此,农民的分化在规模和深度上才得到足够的注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民分化程度不断加深,主要表现在:非农化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职业分化程度加深;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生活方式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尽管如此,从传统农民中分化出来的各阶层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稳定、比较成熟的程度,表现出分化的不彻底性。文章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说明这种分化的不彻底性。然后在第二节中,探寻了农民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分化表现出不彻底性的原因。中国的农民分化过程既服从于现代化过程中农民分化的一般规律,也受到中国所处具体历史阶段和具体国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农民分化的程度和农民流动在规模和范围上扩大的过程是与整体经济改革的程度相适应的。第四章论述了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存在高工业化和低城市化并存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城市化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68%。在6.07亿城镇人口中,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业者等刚刚从传统农民中分化出来,他们的大多数人在农业和非农产业、农村和城市之间仍然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第一节论述了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途径。一是分化中的农民生存状态“两栖化”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二是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边缘状态直接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实现。这一作用途径又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城市针对进城农民的制度设置、农村和农业发展状况和分化农民的阶层意识。第二节的内容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在第三节中得出结论,即目前我国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统计数字上的城市化率处在不稳定的状态。第五章论述了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影响。进城农民工就业和定居目的的分离、“两栖化”生存状态使得不同规模的城市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城市具有不同的职能特征。他们的进入和流动受到城市原有职能特征的影响,继而又改变了这些城市的职能特征,最终对整个城市职能结构产生影响。农民工跨区域的流动改变了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我国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由此对城市化道路,包括城市规模结构、城市职能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进城农民就业与定居的分离造成大城市流动人口过多;“两栖化”生存状态导致小城镇难以健康发展,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这一过程又受到不同规模城市针对进城农民选择性的制度设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第二节对这两个因素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论述。第三节为结论部分,由于发展的阶段性和制度性因素,农民分化表现出不彻底性,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地区间实现彻底转换,阻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均衡下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规模结构形成,城市地区现代产业的集聚效应得不到有效发挥。第三部分为第六章,分为三节,首先得出结论是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阻碍了城市化的顺利推进,然后论述应该引导农民的进一步分化,结束两栖化状态,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节提出引导农民分化推进城市化的思路,一方面积极促进农民职业的彻底分化,渐进有序接纳城市的新移民;另一方面,建立农村人口退出机制,培育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这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在实践上应将重点放在城市方面的拉力,同时辅以农村方面的推力。第三节是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平等受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围绕公共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六个方面。最后第四部分是第七章结语,简单论述我国农民分化的发展趋势,并特别提出了几个问题。在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农民必然要发生分化,逐步向工人、经理、业主、社会管理者、现代农场主等其他社会阶层转变,这是他们的历史归宿。这是传统农民的消失,又是现代产业工人、工商业者等现代生产者的出现。这是传统农民的终结,又是现代农民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