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特征——基于收入来源视角的比较与分析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受到来自于全世界的广泛称赞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然而,正如很多专家所意识到的问题一样,像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单单去描述一个经济总量或者人均量,显然不足以概括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经济增长中普遍会存在的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一普遍存在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在中国会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包括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在内的众多问题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已经有不计其数的研究人员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事实上,成为研究者共识的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经济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问题的严峻性深刻的反映在数次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政府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文件中就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力求缓和与逐步解决不断恶化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城乡统筹发展的提出,至今整整十年,有所成效,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完全的解决。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也未能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前后逻辑一致的解释。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一个角度或几个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段式和分点式的解读:如发展阶段论、政策倾向论、人力资本理论、市场非公正论,等等。或者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原本就是多重原因复加的产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这众多原因此消彼长的影响着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走势。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这样用一个面面俱到的多面解释述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如果这样寻找原因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那么这样做是否也意味着我们能够寻找到一种积极和有效的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办法?有没有一种更加清晰的思路,而不是在原有的思维逻辑圈子里新颖化和复杂化我们的工作,来描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寻找缓解和解决之道?这是本文要探索的命题。众所周知,在统计意义上,居民收入按来源来分共有四项,即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这些分项收入的差距之和组成了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启发下,我们得到一种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切入点:我们在原有分段式和分点式的基础上,从城乡收入差距内部进行细分,由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入进行研究。尝试解答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找出这些特征,不仅对缓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问题有着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而且也通过我国的现实情况研究丰富了现有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四川省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省份,并且在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比较典型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并探寻其现阶段新的特征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对解决全国范围内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一共分为六章来论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趋势,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和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特征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本文使用的工具,并对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综述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很早就进入研究者视野。回顾前人的思想结晶对我们现在所做的研究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和描述、原因探析、解决路径三个方面对重要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和影响、差距与解决途径的互动机制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与总结,本文避开理论争议,只是就城乡收入差距变化本身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提出本文有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第三章回顾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历程。本章主要是针对1949-1994这个时间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所作的论述。首先论述重工业优先发展经济道路的初始选择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初始禀赋。在发展中国家,以城市倾向为特征的城乡关系的强制性是普遍存在,以获取农业经济中的剩余,为国家工业化服务。在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国选择一种能够快速而直截了当的实现强国富民、自力更生的经济发展途径就不难理解了。在这个背景下,新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可是中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想并没有一步到位,借助了一些中间步骤,包括地方试验。这些中间步骤实施的出发点是中国各产业部门的初始禀赋特征,最大的禀赋特征就是资本稀缺,甚至可以说资本绝对稀缺。所以,经济发展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就在情理之中:中国农村一直是计划经济体系最薄弱的一环,是商品交换市场的薪火相传之地;农民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安排下,经济与社会地位最为不利,最具有改革热情;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及其敏感和特殊的地。接着论述重工业优先的发展导致的城乡失衡,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上。“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的推进,除了一套以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政策环境之外,还要建立一种能够不依赖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体制和直接的积累渠道”,即“三驾马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限制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将农村人口紧紧锁定在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然后是对城乡失衡所做出的补救措施。解决农业生产激励不足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和当务之急。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一项微观体制的变革过程,相比之前的体制,在生产单位、经营目标、决策过程和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四章,首先分别简单介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概况和四川省农村的概况和相关城乡收入差距情况。通过相关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数据发现,不管是全国范围内还是单独四川省范围内,城乡收入差距都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并且通过详细的数据比较来更加仔细的考察全国和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为了是本部分的描述更加清晰的贴合本文主题和服务于本文主题,接着还按照城乡居民各项收入来源对全国和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从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五章,本章主要是按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更加详细的比较分析。从1995年至2009年十几年间,全国范围内以及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中工资性收入差距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全国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四川省在这个环节表现出摇摆不定、上下波动的倾向,但是总体上仍然是上升的态势;经营性收入差距都起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全国范围内,这种缩小的作用这在慢慢衰减。四川省在绝对数字上表现的没有全国范围内那样大,但是也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做出了巨大贡献;财产性收入差距在我们所考察的两个样本空间内,均表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但是不论在哪一个样本空间,由于财产性收入收入占城镇和农村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实在是微乎其微,财产性收入差距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差距所体现的是国家政策对城乡的倾斜。全国范围而言,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扩大非常迅速,与此同时,该项收入差距在总城乡收入差距中的比重也连年稳定增加,并一致保持着相当的比重,转移性收入早就是而且日渐成为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影响力量。第六章,实证分析与比较。本章主要是通过计量方法比较全国和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特征。首先通过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得出回归方程,然后做出相关分析,包括解释部分和使用该方法的不足之处。然后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还发现,按收入来源分,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重要性按强弱排序依次是: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本文还比较了这几项收入差距对总差距影响在四川省和全国的具体差异。第七章,综合上述分析,做出总结和思考。在前文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新特点,分别结合按各项收入来源分城乡收入差距对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