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中央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1984-1997),到之后的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1998-2003),再到现在的一般性与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支付清算保证(2004至今)。近几年来,CPI长期处于高位水平,银行信贷保持高速增长,为收紧流动性,央行频繁对存款准备金率做出调整,调整频率之高,实属罕见,从2007年到2011年间,央行就对存款准备金率做了3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刷新历史高位记录。存款准备金率无疑成为当今最为老百姓所熟知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在不断变化,本文试图分析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探索其有效性,研究提升该政策有效性的方法及政策建议。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及意义。2011年,CPI始终处于高位,年内最低值为4.1%,最高值达到6.5%,通货膨胀压力急升,央行频繁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位21.5%,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在选题意义上,从理论意义上说,研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效果,完善及提高其有效性对于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实意义上,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文献报告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其有效性及是否对其付息的讨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发展及演变历程。分别概述了美国、日本及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在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小幅度微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一剂“猛药”,不会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冲击。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目标,然后分别从货币乘数角度、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传导机制。最后选取2004-2011年间的经济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加以分析。探索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广义货币M2增速、银行信贷增速、CPI等的影响。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国际热钱的流入使得银行体系存在过剩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款准备金的政策效果。但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和广义货币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四部分首先从计提方式、缴存管理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方面分析了该制度本身的缺陷,在计提方式上建议按照平均存款余额计提。然后分析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货币政策执行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时滞,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以及利率非市场化都降低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建议,即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配合使用其他货币政策、灵活结合财政政策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