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其演进

论文摘要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失业率只增不减,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缓解本国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抑制失业率的增长。然而欧洲、美国、日本的经济仍没有多大的进展,反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性也突显出来。即便是存在工资上涨的现象,但这也无疑推动了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式的通货膨胀。衡量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指标—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其演进的介绍,以便能够找出与目前经济形势相适应的菲利普斯曲线,使政府以此作为参考来调节经济,改善生活环境。本文分成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对各个学派的代表性理论做了简要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我国学者对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数据分析,围绕着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其特点和相应的表现形式。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主要介绍了两位代表人物,即菲利普斯和李普希。菲利普斯指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虽然他的理论存在很多争议,但是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李普希则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了菲利普斯的理论,他的过度需求理论和相关的数据分析更加明确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即当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时工资上升,并且需求相对于供给越大,工资上升越快;反之,需求相对于供给越小,工资下降越快。本文的第三部分是菲利普斯曲线的演进。这部分并没有列举所有学者的理论,而是介绍了几个知名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和完善。萨缪尔森和索洛为完善菲利普斯曲线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第一次提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虽然分析的并不非常彻底,但是为后来的学者进一步的研究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可能;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其发表的文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中,提出了适应性预期和“自然失业率”作为分析供给的工具,进而区分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认为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而长期失业率总是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不发生变化。所以短期内采用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率有效,长期并不起作用;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的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不仅长期,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仍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他主张政府无论什么时候采取的措施都是无效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凯恩斯主义兴起,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均衡的水平,分别提出了前瞻性菲利普斯曲线、混合型菲利普斯曲线、粘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等等。在这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开始搜集各国的信息,以检验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本文的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我国的研究主要是检验我国是否存在菲利普斯曲线以及哪些模型适合我国的经济形势比如赵博、雍家胜的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实用性的文章;李子奈讨论了我国是否存在预期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等等。当然也不乏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进行分析的学者,比如说庞明川,他通过对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孤岛理论”来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交错关系;并提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不规则周期的环形曲线;后他指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介绍这些理论主要是为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是否真的存在该曲线以及是否这条曲线真的会帮助政府解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并存的难题。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提出希望我国能够重视菲利普斯曲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依据,并且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