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历史演变

论文摘要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更是发展中国家及其国民关注的热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他们构成了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主体。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村弱势群体生活极端贫困,而且缺乏竞争力,处于农村社会的底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高理念,而农村贫困居民能否彻底摆脱贫困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实现进程。农村社会救助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对保障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实施的农村社会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贫困问题,救助了一些困难群众的生活,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的局限,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并付诸实施,使其真正发挥社会保护的作用,从而解决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农村贫困救助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年来尚缺乏深入地发掘。本论文拟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从经济史学的角度,再现各个历史时期农村贫困救助采取的措施、呈现的特点,得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如何完善我国当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后一道安全网的保障作用,对于保障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即论文的第一章,引言。该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和界定,以及对已有的关于农村贫困救助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归纳、介绍,后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这一部分主要就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在不同背景下采取的措施、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各个时期的贫困救助活动进行简要的评价。第二章,主要论述建国以前我国农村贫困救助产生的历史背景、采取的措施以及呈现出的特点,后对这一时期的农村贫困救助做出简要的评价。虽然建国以前的历代政府比较重视农村贫困救助工作,但是由于他们的阶级本质,他们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因而这一时期采取的措施临时性特征明显,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这一时期对贫困农民的救助主要是以物质救助为主;第三章,主要论述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贫困救助产生的历史背景、采取的措施以及呈现出的特点,后对这一时期的农村贫困救助做出简要的评价。这一时期的农村贫困救助工作相对于建国以前而言,进步了很多,但是这一时期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发展演变深受社会变动和政策的影响,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发生了一些波折,甚至是停滞,这与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撑有关,因而贫困救助政策的易变性和措施的临时性特征很明显。同时,将救助与生产结合起来了。第四章主要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救助的历史背景、采取的措施以及呈现出的特点,后对这一时期的农村贫困救助工作做出简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贫困救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举措,扩大了农村贫困救助的覆盖范围,也使它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同时,对贫困农民的救助开始重视能力救助了。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这一部分主要是在对我国农村贫困救助的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性研究之后,总结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一是政府在农村贫困救助中所处的地位是从主导性地位到辅助性地位再到主导性地位;二是从临时性救助逐步走向经常性救助;三是从以物质救助为主到注重生产性救助再到开始注重能力救助,从而得出一些对完善当前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