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世纪卡塔尔教派研究(1145-1234年)——以图卢兹地区为中心

论文摘要

12世纪兴盛于南部法国图卢兹地区的卡塔尔教派是中世纪西欧最具影响力的天主教异议思潮之一。据中世纪教会文献记载,自12世纪中叶起卡塔尔教派以地中海沿岸城镇图卢兹(Toulouse)为中心迅速传播开来,在整个奥克西坦地区表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到13世纪早期,卡塔尔教派的活动已经遍布图卢兹及周边市镇。向北辐射至阿尔比城(Albi)、隆贝尔斯(Lombers)、佩里格(Perigueux),向南延伸至菲尔法伊(Verfeil)、蒙特利尔(Montreal)、纳博纳(Narbonne)、贝济耶(Beziers)和卡尔卡松(Carcassonne)等地。卡塔尔教派在奥克西坦地区的传播得到当地众多世俗领主的同情与支持。12世纪图卢兹地区的卡塔尔教派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独特特征:第一,履行特殊的受洗仪式并践行禁欲主义修行。“以手传递福音”(Consolamentum)的受洗仪式是12世纪卡塔尔教派信徒的显著标志,这一受洗方式也成为教会人士判定卡塔尔教派“异端”的主要依据。但是从历史上看,这一仪式早在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时就已出现,并且在当时并不被看作是“异端”的标志。第二,中世纪天主教人士声称卡塔尔教派思想中具有明确的两元论宇宙观,并以此作为判定卡塔尔教派“异端”的又一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图卢兹地区出现的几乎所有审判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卡塔尔教派实际上并不是一种两元论宗教。卡塔尔教派信徒在接受审判时关于善良与邪恶上帝的言语,恰恰是基于对12世纪天主教会现状理性思考的产物。第三,12世纪的卡塔尔教派在客观上具有一种鲜明的反天主教会的倾向。作为对天主教会世俗化的一种反叛,卡塔尔教派强烈谴责道德败坏的天主教僧侣主持的圣礼;明确反对向儿童施以洗礼,并对现实婚姻中男女获得救赎的可能性提出质疑。为了逃避正统天主教会的迫害,卡塔尔教派往往组织秘密集会。关于12世纪卡塔尔教派的兴起,国际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并出现了“外部渗透说”与“本土因素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12世纪奥克西坦社会的全面考察,主张卡塔尔教派的兴起从本质上讲是西欧天主教世界内部发展的产物,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12世纪晚期以来天主教会日趋严重的世俗化及天主教会内部层出不穷的各种弊端是卡塔尔教派兴起的直接诱因。与此同时,12世纪末的图卢兹教区也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而且在这里官方教会与地方领主之间纷争不断。此外,11世纪的教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天主教异议思想的兴起。第二,12世纪卡塔尔教派之所以能够在图卢兹地区得以迅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奥克西坦地区的文化传统。奥克西坦文化是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吟游诗人盛行为标志的。奥克西坦市镇在12世纪晚期已经演变出较为完善的城市自治。因此,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政治平等的社会中,奥克西坦地区的人们对宗教异议群体通常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第三,对12世纪卡塔尔教派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奥克西坦地区的政治环境。这里分散的领主关系与错综复杂的领地纷争,为卡塔尔教派的传播赢得一定空间。但是,随着奥克西坦地区政治冲突的愈演愈烈,卡塔尔教派往往成为各个领主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178年图卢兹城对于卡塔尔教派“异端”的判定即是如此。对于12世纪危机四伏的罗马天主教会而言,卡塔尔教派与日俱增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从1145年圣·伯纳德图卢兹之行开始,罗马教廷试图通过布道宣讲的方式以消除异议思想的影响。尽管在此后半个世纪之久的布道运动中,西多会僧侣作为教廷使节被源源不断地派往奥克西坦地区开展工作。然而,他们不遗余力的布道却收效甚微。13世纪早期卡塔尔教派在奥克西坦地区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1208年1月教廷使节彼得·卡斯特努(Peter of Castelnau)遇刺身亡,最终触发了罗马教廷对奥克西坦的武力征服。1209年秋经时任教皇英诺森三世允诺,浩浩荡荡的十字军队伍驶向地中海沿岸奥克西坦市镇,持续二十年之久的阿尔比圣战拉开了帷幕。阿尔比圣战的长期战乱令双方都损失惨重;法国王室的卷入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局势。南部领主由于寡不敌众,最终被迫与教廷达成妥协。阿尔比圣战以1229年《巴黎条约》的签署宣告结束。然而,令罗马教廷深感遗憾的是,二十年的战争扫荡对于清除卡塔尔教派在奥克西坦地区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在教廷使节建议下自1233年起奥克西坦地区设立了由教廷管辖的宗教审判机构,继续开展对卡塔尔教派残余力量的清除。纵观12、13世纪卡塔尔教派在图卢兹地区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卡塔尔教派的兴衰分别在政治、宗教与社会三方面对中世纪西欧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第一,伴随着罗马教廷对卡塔尔教派的武力镇压,图卢兹地区的城市自治开始走向衰落。与这一进程并行不悖的发展是阿尔比圣战后法国王室在南部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统一的法国君主国逐渐形成。第二,尽管通过阿尔比圣战的武力征服,罗马教廷看似取得了对天主教算议群体卡塔尔教派及其支持者的胜利,成功捍卫了天主教会的至上权威。然而,教廷在解决宗教问题上对法国王权的依赖,从根本上削弱了教皇权力。14世纪随着法国王权的不断强大及法国王室与教廷之间矛盾的升级,教皇权力日渐式微,最终上演了“阿维农之囚”的悲剧。第三,阿尔比圣战引领了西欧天主教世界大规模宗教迫害的先例。堇战后条教审判机构对天主教异议群体的长期迫害,开启了西欧历史上“迫害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