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战后日本町内会的废止及其原因

论文摘要

町内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町内会是狭义的町内会。广义的町内会是指城市中“町”的管理机构。战国时代京都的“月行事町”与江户时代城下町的两大管理机构——“年寄”与“五人组”被认为是是町内会的前身。狭义的町内会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政府为完善战时体制、动员全社会为侵略战争服务而在城市的社区中建立的,以辅助地方政府开展行政工作为首要任务的地域性基层管理机构。二战时的町内会作为大政翼赞会①的基层组织,在组织和运营上被政府所控制,成为其开展基层统治的有力工具。当时的内务省明确规定町内会的会长须由地方首长任命,町内会在各方面都要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政府利用町内会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开展军国主义思想宣传,鼓动民众为战争服务。宪兵、秘密警察等组织还利用町内会监控民众思想动态,抓捕政治犯,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另外,在町内会内部,会长对民众实施政治压迫,俨然成为了一个独裁者,对民众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1945年10月起,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开展了大规模民主化改革。占领之初,由于盟军对町内会的了解不深,认为町内会的存在可以维持日本基层的稳定,加之确立了利用日本既存的管理机构开展间接统治的方针,所以町内会得以继续存在并负责了大量的战后工作。但是通过对町内会细致地调查,GHQ②认识到町内会作为大政翼赞会的基层组织,其本质是一个法西斯军国主义组织。经过战后首次众议院选举,GHQ发现町内会的存在会极大地妨碍日本民主化进程。同时,日本的民主人士揭露了町内会的恶行,向GHQ建议废止町内会,各地不断发生民众与町内会的冲突也进一步坚定了GHQ废止町内会的决心。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为了保证日本民主化成果,GHQ在制度、组织、人员三方面彻底废除了町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