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15-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财政体制探析

论文摘要

自1378年教会大分裂以后,由于世俗王权的不断打击,罗马天主教会传统的财政体制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其经济生活也因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而受到严重挑战。为了维护教皇的权威,15-16世纪的罗马教会对其固有的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圣职买卖、信用借贷、发行国债等新式财政举措不仅帮助教会摆脱了危机,而且也在经济层面为其注入了近代特色。迄今为止,关注教会财政问题的学者在国内史学界尚十分有限。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剖析15-16世纪的罗马教会财政体制,并阐释其在欧洲近代性层面的意义。笔者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这一阶段的教会财政改革中,意大利的商人银行家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介入改变了教会财政体制的结构,也改变了教会官员结构的构成模式,并进一步影响到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新的社会阶层裹挟着教会一起向近代社会转型。教会的命运从此和商人、银行家密切相关。后者开始在教会中充当要职,而教会的世俗化进程也因此加快了。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15-16世纪教会财政体制的内容,具体包括教会财政权力重心的转移以及教会财政运作模式的转变。第二部分,重点阐释了教会实行新财政体制的历史背景,包括教会财政收入的锐减,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王权势力对教会财权的打击以及银行家对教会经济的利益需求。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15-16世纪教会财政体制变迁产生的影响,尤其要阐明其与天主教世俗化进程以及和意大利银行贸易国际化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