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基于语料库的汉韩“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研究

论文摘要

动词在句法分析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一个动词会带动出主语、宾语、状语和补语等多种成分。其中,动宾搭配在动词和名词的关系上表现得非常丰富,根据动宾搭配可以发现动词细微的句法语义功能特点,对于句法分析、词义功能理解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韩国语的动词具有明显的形态标志,在与名词搭配中具有确定的语序和对应关系,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动词丰富的句法语义功能特点。本文将主要就汉韩“获得类”动词的动宾搭配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中韩对比探讨两种语言动宾搭配的共性和个性规律。本论文之所以选择“获得类”动词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获得类动词可以表示喜欢、不喜欢、不得不接受等不同的语义内容,这样就涉及到主动和被动语态等问题。2.任何语言中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是汉语教科书一般只讲“被字句”,而不讲“被动句”。主要因为没有明显的句法标志。韩国语中的“获得类”动词在表示被动语态的时候,具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作为中韩对比研究的重要参考。3.获得类动词具有数量有限、语义丰富,语用搭配多样等特点,通过语料库方法,可以在抽样语料库内进行充分描写和分析,有利于找出规律性。本论文将以语料库资料为基础,论文中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探究汉韩两种语言间动宾搭配的异同,以实现正确的搭配使用。论文中的具体例句出自韩国代表性的新闻《朝鲜日报》。本文将以韩国新闻中的韩语文章为参考资料,从中收集构建语料库。然后对韩语“获得类”动词的动宾搭配结构在汉语中的对应方式进行考察,以此实现韩汉两种语言中“获得类”动词的动宾搭配方式的对比。论文中,“获得类”动词的意义大体分为“中性获得义、积极获得义、消极获得义”三种类型。各个类型中的对应方式以及意义上的特征将通过具体的例句进行比较分析。下面将对本论文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本论文的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在这一章中主要对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进行考察。在韩语学习中,很多学习者即使知道单词的意思,但是在搭配使用上往往会有搭配不当的现象。尤其是中国人韩语学习者,因为韩语中的汉字词与汉语极为相似,又因为受本身母语的影响,在韩语的搭配上往往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搭配的倾向。所以本论文将对搭配进行相关的研究,特别是本论文将就汉语和韩语“获得类”动词的动宾搭配进行比较分析。探寻汉·韩语“获得类”动词的对应方式,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章是语料库的建立,首先将从《朝鲜日报》中选取的文本转换为txt,再复制到Excel表格中,然后用foxpro (vfp98)进行统计(可以处理utf-8的内码文件)。最后将得出的“获得类”动词的频率、频度复制到Excel表格中。第三章是汉韩“获得类”动词的静态对比研究。这一章中主要就语料库中的韩语“获得类”动词以及对应的汉语中的“获得类”动词的词典意义进行分析比较。六个韩语“获得类”动词分别是“(?)(收、受、接)/(?)(得)/(?)(?)(收、取得)/(?)(受、遭受)/(?)(受、得)/(?)(乘、领、获得)”,其所对应的汉语动词主要有“收/收到/接受/遭/遭受/受/接/得”等。第四章是“获得类”动词的动态对比研究。这里主要将动词的意义分为“中性获得义、积极获得义、消极获得义”三种类型。分类方法是先翻译《朝鲜日报》语料库中与“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相关的例句,然后根据例句中“获得类”动词的意义将“获得类”动词分为“中性、积极、消极”三大类,然后在每个类型中又根据不同的名词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本论文在第四章中将对这三种类型的韩语“获得类”动词的动宾搭配及其对应的汉语“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结构做出分析,并且还将就每种类型的名词所对应的“获得类”动词动宾配的频次、频度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还将从对象的性质,语用色彩方面对汉·韩语“获得类”动词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第五章是结论,这一章主要总结了前面几章的研究结果。本论文的意义在于建立了《朝鲜日报》中“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的汉韩双语平行语料库。这将“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的中韩比较研究建立在实际基础上,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这是本论文的一个创新之处,可以填补以往研究的空白。除此之外,这为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它可以应用于中韩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中韩辞书编纂、中韩双语教学等。此外,本论文对中韩“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的对应关系做了充分的说明、分析、以及对比研究定量定性分析,这可以为“获得类”动词的语用语义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建立《朝鲜日报》汉·韩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工作量超出原来的想象。文本校对、对齐等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疏漏,而且由于时间关系,文本校对和论述还不够深。这也是本论文遗憾的地方。目前对汉韩“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的对比研究还不是很多,基于这一点,笔者计划今后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