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现代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语义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空间由物体存在空间和物体空间关系构成。描写物体存在空间的参数是空间大小和空间形状,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空间维度词和空间形状词;描写物体空间关系的参数是空间方位和空间距离,反映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空间方位词。空间维度词包括空间维度名词、空间维度形容词和空间维度量词。空间维度形容词是描述物体各个维度特征的形容词,由7对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和一些非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构成,这些空间维度形容词聚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词汇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空间维度形容词本身具有空间义和隐喻义,两者相互关联,各空间维度形容词的语义也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词汇语义系统。目前空间维度形容词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在研究范围上,一般都局限在空间维度形容词隐喻义的研究上,很少涉及空间维度形容词空间义的研究。即使有空间义的相关研究,也只是对空间义用法的简单描述,并没有挖掘出空间义的本质特点。同时,由于对空间维度形容词的空间义缺乏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隐喻义的研究也显得苍白无力,研究大多是对隐喻义涉及的目标域进行简单罗列和归纳,并没有分析其演变的具体过程和机制。其次在研究对象上,以往空间维度形容词的研究都是以基本空间维度形容词为研究对象,而一些非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被抛弃在研究之外。综上所述,目前汉语学界对空间维度形容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针对现代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研究的不足,本文以7对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以及一些非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对7对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的空间义、隐喻义及其演变机制和演变过程,由基本空间维度形容词和非基本空间维度形容词构成的词群和词群体系(语义网络)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全面而详细地分析了“高低、宽窄、深浅、长短、厚薄、粗细、大小”等7对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的空间义和隐喻义,其中空间义是研究的重点。空间维度形容词表示的空间维度特征必须借助于其修饰的名词所指事物的特征来体现,所以在分析空间维度形容词空间义的语义特征时,既分析了形容词本身的语义特征,也分析了与形容词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通过对7对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空间义的全面研究,本文认为每对空间维度形容词在方位、方向、形状、维度大小、观察角度、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语义特点,甚至每对反义维度形容词之间在语义上也有所不同。这些空间维度形容词的语义及其用法取决于人与周围世界的互动而获得的日常体验以及人对客观事物概念化的方式。对空间维度形容词的空间义进行解释时需要遵循“人类中心论”原则,该原则在空间维度形容词的语义中有两种体现方式,即“观察者因素”和“事物的功能”,尤其是事物的功能(为人服务)对维度形容词的语义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在对基本空间维度形容词的空间义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本空间维度形容词的隐喻义及其演变机制和演变过程。空间维度形容词表示的空间义抽象化为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映射到其他抽象概念中,形成了用于不同认知域的隐喻义。通过对空间维度形容词隐喻义产生过程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空间维度形容词隐喻义的产生不是空间义中全部的语义特征向目标域投射的结果,而是其空间义中某一个或某两个相关的语义特征向有关目标域投射的结果。(三)在“词群-词位变体”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信息处理的角度研究了空间维度形容词词汇系统中的词群以及词群体系(语义网络)。空间维度形容词词汇系统中的词语存在着基点词和非基点词之分。7对基本的空间维度形容词都是基点词,以这些基点词为核心,把众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非基本维度形容词聚合起来形成一个个词群。词群中这些与基点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非基本维度形容词是基点词的词位变体。空间维度形容词词汇系统是由这些基点词及其词位变体构成的若干词群组成的词群体系。在这个词汇系统中,以基点词和词位变体为“节点”,以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为“连线”,把词群中各个词语连接起来,通过类义和反义关系把各个词群也连接起来,进而把所有维度形容词勾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网络。计算机在处理语义网络中每一个信息点时,都可以调用若干有关的“节点”、“连线”和子网络,从而激活全部信息以达到对所有空间维度形容词语义的自动识别。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揭示了各空间维度形容词空间义的语义特征,探索了其隐喻义演变的机制和过程,构建了空间维度形容词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以力图展现现代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语义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