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汉语趋向范畴的跨方言专题研究——基于“起”组趋向词的研究

论文摘要

作者以认知语义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共时类型、认知理据与历史溯源相结合的类型学研究思路,研究现代汉语的趋向范畴。“趋向范畴”一般也称为“位移运动事件(translational motion event)"。汉语位移表述时既注重方向性,又关注人或客体位移时相对主客观参照(Ground)的运动趋向。因此,这里提取了汉语位移表述的典型特征——“趋向”,以“趋向范畴”来概括、指称。本文以“起”组趋向词、趋向补语和趋向相关构式为重点,选择四个专题进行跨方言比较研究。全文以专题为纲,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九章。“绪论”部分简要阐释与汉语趋向范畴相关的若干概念,并框定与罗列了相关的表述类型。专题一:以汉语方言为本的“起”的多功能性及语义图这一专题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普通话“起”的语义分化与语法化模式。第二章描述与探讨方言里“起”有别于普通话的各种语法功能,并对它们做了跨方言的句法、语义分析,认为它们的语源都是趋向词或趋向补语。第三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用语法化理论和语义图模型,探讨普通话与方言里“起”的共时多功能语义关联和历时演变途径,从类型学角度考察方言趋向词“起”的几类主要语法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最终梳理出“起”的语义演变链,并根据语义图,提出了几条蕴涵共性。专题二:“起来”专题研究本专题分为两章,讨论两个与“起来”相关的问题。第四章主要考察了上海崇明、江苏海门等地方言,“起来”基本缺失,“出来”几乎涵盖了“起来”与“出来”所有义项这一语言现象。探讨了“起来”、“出来”在语法化模式上的差异。并且进一步考察更多的方言,从类型学角度探讨了“V起来”与“V出来”在语义分化上(尤其是结果义义项)的互容性与互补对立。第五章为个案研究——宁波话、舟山话里表述先行体貌义的构式“V+带+起来”。通过对其构式义的分析,及相关形式的跨方言比较,探讨“V+带+起来”凸显的“先时将来时”特征的来源、成因与语境适切度。专题三:“V起去”的跨方言比较与“起去”在方言中的演变本专题着眼于比较各地方言里“V起来”、“V起去”在句法、语义上的对称与不对称分布,概括与解释了各地方言“V起去”的意义及用法,并通过对它在各地方言里的存废考察,来厘清“起去”的语法化演变轨迹。我们认为,“V起去”句法结构杂糅,“起去”引申义相对空缺,更多表述“起而去”的基本义及趋向意义。方言里“起去”的语法化进程缓慢,显现出被逐步废弃的迹象,或者可以说语法化未完成。专题四:方言里趋向相关构式的语法化研究本专题研究基于两个基本概念:1、空间概念作为认知原型,会向性状等概念域隐喻投射;2、构式的存在具有理据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考察了方言里与趋向相关的构式及其语法化程度,发现它们大多介于语法化连续统的中间状态,有语法形式规约,显现出一定程度的能产性,又带有一定的语用修辞效果。根据语用情况和发展倾向,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即为有语法形式规约、不可推导的语义已固化的相关构式;不可推导的语义未固化、仍需临场推敲,语法化程度较低的构式。本专题重点分析这两类构式的成因及其发展倾向与语法化可能。“结语”概括了本文的基本观点、结论与创新点,指出本文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