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孟子五行观及其精神追求

论文摘要

通过对《孟子》和楚简、帛书等出土文物及相关史料的研究,我国学者发现孟子所讲的“五行”具体所指应是“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而不是早在战国之前所指的“金木水火土”或后人讲的“五常”指代的“仁义礼智信”。思孟学派的“五行”说是从人的本心来探讨人的本性,人的本心即为仁义礼智四端,这四端为人性善的具体表现和立论依据。高于四善端的“圣”则把仁义礼智四种善端统领起来,一并归结为人道。“存心”与“养气”等工夫可以使人成为充满“浩然之气”的“大丈夫”,与有“大德”的天道相通。这种人与自然“德合为一”即是达到了孟子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成了孟子思想的高目标。本文首先追溯原始五行观发展到孟子五行观的轨迹,引出孟子以“仁、义、礼、智、圣”这五种德行为内容的五行观。从人心“四端”入手论述人性本善,理解孟子“仁”的核心范畴及将其扩展为“仁义并举”的独创。通过对孟子性善论和五行观的阐述,从先验道德层面给人定性,再从君子自身和君王为政两方面阐述孟子主要的修养工夫论,与“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将其升华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孟子的五行思想囊括了人完满的道德品格,对后世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战国时期邹衍、汉儒董仲舒和宋儒朱熹思想的影响较大,他们对孟子思想进行的传承与演化对当世的统治阶级思想和考试制度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