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梦与觉:中国哲学的视域——以《庄子》、《列子》为中心

论文摘要

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中国哲学对梦的理解展现了其独特的视角,这集中体现在《庄子》、《列子》等典籍中。本文正是立足于此,并试图对梦这一既平常而又独特的现象展开哲学的探讨。第一章首先讨论了梦的“可谓”与“谓之”的两个特点,并指出主体以及梦所依附的整全的生存样态的重要性。文章接着分析了“梦与觉”何以是研究梦的必要进路,并讨论了两者的相待关系。随着主体不同的参与形式,梦与觉分别呈现出许多层次,这几重层次和主体不同的认识态度带来了区分梦觉、真假等困扰。第二章通过对古典文本的深入分析,揭示出,是非之争启动了梦觉之辨,并决定着梦觉之辨的结果。可以说,梦觉之辨的核心就是人我之间的是非之争。因此,梦觉的问题并不在梦觉之中,而在主体身上。从第三章中可以看到,中西方对天、人以及身体的不同理解直接导致了对梦的不同理解。中国哲学在“通天下一气”的独特理解中认为,流通之一气直接影响着梦的内容、反映着身体的情况、甚至影响着梦与觉的命名。然而,虽然一气相通,但从狭义的角度上看,人又有对阴阳的顺逆问题,是以有了好梦、噩梦等不同的情况。此外,与身相比,中国哲学认为,梦更与心的动、静紧密相连。可以说,梦或梦想正是人们“日以心斗”的结果。第四章讨论了无梦的可能性及其向“一梦觉”的转变。在前一个阶段,人不仅克服了噩梦,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好梦。然而,在“一梦觉”的层次上,人进一步由“无梦”而“有梦”,后者意味着彻底超越梦觉的对立,而达到与化为体的极高境界。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仅深入了对梦的讨论,也加深了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同时,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