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孔子生死观研究

论文摘要

人的生活各有不同,但从生命的角度看,人与人却有着共通点,即都是趋向死亡的生命存在,相殊相异的个体于生命的层面趋而为一。孔子的“仁”便将生命存在的同一性延伸到生活中。以“爱人,,为中心使自我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从生命的高度去沟通,以达到对生命的普遍认同和尊重。孔子以“仁”化解现实生活与生命存在之间的冲突,以“礼”抑制人的个体欲望,使人更多的关注生命存在的这个“一”,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异。在求仁向仁的过程中,使个体的个性转化为群体的普遍性而终获得永恒。孔子将道的实现作为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式,无论于顺境或逆境中都要坚守正道。强调生命主体在践道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道只有诉诸于人才能发展扩大。以君子作为个体生命得以成就的模板,以德行评判君子,使得成就个我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享,任何生命个体都可以通过德行的修养而获得彰显生命价值的权利。孔子提出“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主张,在求道的过程中衡量生死的价值,既要有为道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又要有取决生死的睿智。孔子一方面讲“畏天命”,承认“天命”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则“知其不可而为之”。不仅是因为对人的作用的发掘,同时也基于对生命追求的坚持。化解人生问题离不开对死亡的认知。在孔子看来,“自古皆有死”,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不同的是人死后在他人和社会中的遗留价值。在关于死后世界的问题上,孔子并不否定鬼神,而是以十分谨慎的态度对待鬼神,并认为生死一理,参悟生才能体悟死。生与死是息息相关的,有生有死才构成完整的生命。但天地无穷,生死有时,生命是短暂的。因此,孔子更多地将目光放在“生”之上,关注如何阐释这有限的生命。他对死并无避讳之态。孔子生死观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等方面,对现今社会中精神极度空虚,面对多重价值选择而陷入迷茫、失去自我的人们有很大的启示,同时也为我们解决现代生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