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张载仁爱观研究——兼论《西铭》仁孝思想

论文摘要

本文以《张载仁爱观研究——兼论〔西铭〕仁孝思想》为题目。仁爱思想是儒家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孔子、孟子为仁爱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孔孟以后汉唐以前的儒家学者对仁的涵义也大都有所阐发,大都是以“爱人”来界定仁,将仁定义为由孝悌、四端这类对亲近者施展的情感向外推广开来而及于疏远者的情。宋明时期的仁爱观由于佛道思想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在理论型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者们或者把仁提升到人生之本体层面,或者为仁建构宇宙论基础。张载的仁爱观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在心灵上安抚人民,加强社会凝聚力,应对佛道的挑战,张载担当起重整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的责任。张载侧重于为仁爱建构哲学本体论根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爱必兼爱”为纲领的仁爱观。本文通过对张载仁爱思想的系统归纳与分析,展示出张载是如何通过诠释和发挥儒家经典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力图探究张载仁爱观的归属及意义。就归属而言,涉及到是将之其归之于儒家还是墨家,亦或是儒家与墨家的综合?就其意义而言,张载仁爱观是肯定宗法等级还是否定宗法等级,亦或是超越宗法的普世关怀?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共分为四部分。首先通过对张载之“仁”的范畴释义、仁体与仁用、仁与众德关系的分析,来诠释张载仁爱观。张载说“恻隐,仁也;如天,亦仁也”(《正蒙·有德篇》,《张载集》第46页),“如天”是仁在本体层面的表现,从仁的本体论角度来说的;恻隐是仁在微观层面的表现,从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来说的。从恻隐到如天,展现了张载仁爱观渗透在人类世界的各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仁通过爱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即仁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就是爱,尽施己爱,便是尽仁。因此,本文将张载的“仁”界定为:如天之大爱。第二部分分析仁体与仁用,仁对于人而言是一种存心之德,敦厚虚静是仁的本然状态,与物相接的敬和态度则是仁之用。第三部分则对仁与义、礼、智的关系辨析,得出仁统天下之善的地位,点出张载之仁在其道德领域的重要地位。其次,对张载仁爱观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张载仁爱观的三个特点,分别是:第一,张载将仁爱范围扩大,其“爱必兼爱”思想的提出可以看作张载仁爱观的纲领;第二,张载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探究了仁的双重根据,形而上的终极根据是天(太虚),人性论层面的直接根源是性(天地之性),这样就为“仁”设定了丰富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基础:第三,张载对成仁之方进行了完善,使仁的施行更加清楚明了。因为人生活在以家庭关系为基础的父慈子孝与兄弟友爱之情这个大背景下,所以亲子之情便成为原始典型的人类之爱。仁孝就是爱亲敬长的孝悌之情,仁爱、仁孝之理原来并无异,从仁孝出发便可人明白仁爱之理。因此,仁孝是仁爱亲切的发用处,是仁爱的特殊表现。《西铭》就是从仁孝这一特殊表现入手,以其易者去明其难者。因此本文第三章从《西铭》中的仁孝思想入手对张载仁爱观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对“民胞物与”思想的内涵进行解读,张载从宇宙论根源角度将天下万民都看成我的兄弟,将宇宙万物都看成是我的朋类,天下万物同以天地为大父母,故以乾坤为大父母,天下为一家。程颐和朱熹以“理一分殊”模式解读张载的“民胞物与”,而陈俊民先生通过分析得出“理一分殊”是程朱理学“理本论”在《西铭》机体上的绝妙的附会。本文后阐发张载仁爱观的意义,从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论述张载仁爱观的思想史价值,从张载对孔孟之仁的突破,张载仁爱观与程颢、朱熹仁爱观的比较进行说明。然后阐述张载仁爱观的现代价值,从修己、爱人、待物角度说明张载仁爱观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