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朱陆无极太极之辩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朱熹和陆九渊于淳熙十五年发生的“无极太极”之辩为研究内容。无极太极之辨同鹅湖之会以及南康之会一同构成朱陆学术上的三次较大论战,其中通常只将“无极太极”之辩理解为具有字义之争而没有实际理论意义的一场论辩。本文经过对朱熹和陆九渊于淳熙十五年发生的“无极太极”之辩的系统研究,认为“无极太极”已就朱陆双方要害的问题进行了真正的讨论,因而是体现朱陆异同为重要的方面,也尤能体现朱陆分歧。第一章中,这里主要是对无极太极之辩发生前后朱陆二人的学术交流进行考察,以便在朱陆之辩的大背景下及对朱陆双方思想准备的考虑下,把握无极太极之辩之于朱陆双方的意义。其次,考察无极太极之辨的主题内容。在第二章中,本章主要对论辩中朱陆双方的往来应答信件内容进行考察。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陆九渊否认朱熹的“无极而太极”思想首先是从反对“无极”概念入手的。这里的核心处在于太极之上是否能再加上无极的问题。这首先也源于陆九渊对“极”字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朱熹的理解不同。朱熹以极为“至”,陆九渊以“极”为“中”,‘至极’可以是多极,‘中’则会导致一极,这样一来,理学与心学的一个重要分歧便呈现了出来,理学是一个无中心的世界,而心学是一个以心为中心的世界。由此则可见“极”字训义背后所凸显的朱陆思想之差异。第三章,陆九渊因朱熹以“无极而太极”为“无形而有理”,断定朱熹以“极”为“形”,故而激起了与朱熹关于太极阴阳形上形下问题的论辩,虽然其核心仍然在于太极之上加无极是否成立的问题,并且表面上看来这是朱陆双方对《易》之《大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不同注经方法所产生的差异,但实质上此一问题却是朱陆“无中心”的宇宙世界与“有中心”的宇宙世界的进一步的思想阐发,由此尤可见朱熹哲学的特质,朱熹“无极而太极”学说的意义及朱陆思想之分歧处也将得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