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孔子“直”性思想探赜

论文摘要

“直”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德性范畴之一,“直”性思想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在《尚书》和《诗经》里便有着确切含义的古老美德,很早便为统治者所标举,于其时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字除了原始的会意含义外,在使用过程中,又发展出“公正”、“端正”、“正确”、“正理”、“直率”、“径直”等丰富的内涵。这不但说明了“直”本身是具有价值判断的义项,而且蕴含德性的“直”,本身也是复杂的,由于人的存在境遇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直”的德性内涵也并非一成不变。并且,“直”也不是绝然纯美的义理,它同时也呈现出价值规范失之偏颇的一面。“直”的具体使用状况可分为“前孔子时期”和“孔子时期”两个阶段,而“孔子时期”又可分为“孔子本人”和“其他人”两种情况。在前孔子时期,“直”既有与其原始含义相近的一些内涵,又有作为引申义使用的情况,而在使用引申义时,仅仅表示“正义”、“正直”。而从“正”和“直”二字的使用情况也可以看出,这二者在当时具有同义性。在孔子时期,《道德经》中虽然只能找到一处“由衷直率”之义,却暗含了老子已经看出“直率”之“直”所存在的缺陷。孔子本人在《论语》中将“直”用作三类:正直、公正和由衷。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无论是独到发明还是其来有自,《论语》对“由衷”之义及其作为价值规范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所进行的细致深刻的阐释,已远远超越了《老子》所达到的层次,理应视为早期儒家巨大的贡献。以孔子的三类“直”为依归,《论语》展现出孔子的一套性情论架构,从中可以概见孔子如何借由“直”性思想体系来纠正“性”由纯然稳定转向习染变动后产生的种种偏离。而在现实层面,孔子区分了“性情之直”与“性情之正”,精心设定了“直”的践行途径:诚敬和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