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张九成《孟子》学研究——以《孟子传》为中心

论文摘要

近些年来,《孟子》学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相对比较热门,尤其是对于宋明时期《孟子》学的研究,这对于理解宋明学术是有其必要性的,当然这对于构建中国哲学诠释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宋明新儒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对《孟子》的继承,在面对佛老挑战和刺激的情况下,《孟子》既给宋明儒家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也给予他们建构新儒学以强大的信心。于是,《孟子》到宋代才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这也就是周予同先生所说的“孟子升格运动”。张九成作为二程之再传,其思想有着明显的洛学痕迹,但是张九成又在洛学之外有所创发,带有明显的心学倾向,可以说是理学向心学的过渡,因而兼有理学与心学的特点。同时张九成又参禅游佛,深受佛教影响,以至于后来的儒家学者(尤其是朱熹)往往忽视张九成的学术成就,对张九成多加批评,斥之为“阳儒阴释”。正是由于张九成之思想具有过渡性,因而不能忽视其哲学史意义,张九成极力推崇孟子,专门著《孟子传》书,对孟子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当时一部分排斥孟子的人,张九成通过《孟子传》一书,从止面对《孟子》一书进行了见微知著的分析,可谓是用力极深。《四库全书·孟子传》提要中说:张九成之作“主于阐扬宏旨,不主于笺诂文句,是以曲折纵横,全如论体。又辩治法者多,辩心法者少。故其言亦切近事理,无由旁涉于空寂。在九成诸著作中,此为醇。”虽然“辩治法者多,辩心法者少”,但是张九成明确了一点,即孟子之心不得不辨,否则心同苏秦、张仪,其乱天下则一也。今综观《孟子传》一书,张九成仍致力于探究“孟子之心”,此心固非释氏之“空寂”。张九成虽与僧人来往甚密,但是亦坚定自己的儒家立场,对佛教多有批评。在《孟子传》一书中,首先,九成将孟子之心提升到宇宙本体的地位,与天同等地位,进一步又将天纳入心中。张九成认为本心的内容就是仁义,而仁义即性之自然,因而,在张九成的思想中,心、性、天是合一的。其次,九成对于孟子之性善论做了独创性的发挥,将性区分为本体之性与染习之性,本体之性是至善本体,先验的道德本体;而染习之性乃本体之性的发用流行,有善有恶,这一体用双层结构的人性论思想可谓是发孟子之未发。那么对于如何发见至善本体,如何尽心知性知天的问题,张九成认为《大学》中所说的格物实际也止是孟子学说的起点,孟子讲本在修身,而修身之本自格物始。同时也认为学习六经亦当自格物始。接着张九成又说:“格物者,穷理之谓也。一念之微,万事之众,万物之多,皆理也。”九成认为通过格物穷理,则可以扩充本心,涵养本心,则至善本体豁然可见。通过格物穷理,不断发见至善本体,然后“知心即理,理即心也”。在此基础上,张九成对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做了较多的发挥,认为王者非据王者之位也,乃行王者之道也,也对王霸之辩作了独到的分析。总之,张九成认为孟子学至精深,思极深渺,当世之学者不识孟子之心,对孟子误解甚深。因而作《孟子传》·书中辩之,对孟子之思想多有创发,但是对心与理关系的处理还不够彻底,这也正说明了张九成思想的过渡性,是由理学向心学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