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及对王学末流的救治

论文摘要

明清之际,历史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表现为朝代的兴亡更迭,而且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展开于经、文等各个层面。以剧烈的社会震荡为背景,思想家们展开了普遍的历史反思,并对宋明以来,包括王阳明的心学作了深入的考察。一些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着重从心学外部对心学,特别是心学末流作了多方面的批判;另一些思想家则是从心学出发又走出心学,对心学进行了修正和发展,后者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黄宗羲。在对心学的反思过程中,黄宗羲对心学进行了救正,不仅表现在对王学自身的修正上,还表现为对王门后学流弊的救治。在心体上,黄宗羲否认了王学及其后学良知本体的先天性,认为良知本体存在致知工夫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工夫才可以呈现,并不具有先天性。而且,良知本体也不是寂然不动的寂体,而是变动不测的。在工夫论上,由于王门后学良知本体派片面强调良知的见在现成,忽略了工夫的重要性,才使得心学流于玄虚和荡越。因此,黄宗羲提出了“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重要观点,黄宗羲认为,工夫是达到良知本体的根本途径,无工夫则无真本体,本体是依附于工夫的,强调了工夫的重要性。黄宗羲还结合社会现实,对工夫论进行了拓展,他认为致良知的工夫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必须与经世治国联系起来,强调了学术与事功不可分离的观点。西方科学思想的涌入,也促使黄宗羲对科学进行了思考,黄宗羲提倡绝学,重视自然科学,他认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工夫所要涉及的重要内容,从而丰富了心学的工夫论。被黄宗羲修正和发展的心学,具有鲜明的清代经世倾向与实学特色,这一特色既是黄宗羲修正心学思想的出发点,又是黄宗羲心学思想的立意和独特之处,与当时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是一致的。本论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文章共分为三章,由五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引论部分,在引论中,笔者对学术界有关黄宗羲修正对象的三种观点作了综合评述,然后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且论述了选题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论文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王学以及王学的分化,在这一章中,笔者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学分化的原因和分化后的思想派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通过分析后学与阳明学的思想差异和存在问题,为后文的修正与救治埋下伏笔。在第三节又论述了东林学者和刘宗周对王学及其末流流弊的修正,这也是黄宗羲修正王学的思想渊源。第二章是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这一章中,笔者对黄宗羲的心性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因为对王阳明心性问题的不同理解是造成王门后学产生流弊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黄宗羲心性思想的探究,论述了黄宗羲修正心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在黄宗羲看来,、后学对王阳明的误解主要在四句教上,所以笔者把黄宗羲对四句教的理解作了论述,因为对四句教的错会是良知本体派的错误所在,是导致王学流于“玄虚”和“荡越”的根基,而对阳明四句教的解读,表明了黄宗羲力图恢复阳明本意的思想观点。第三章是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及其对王学末流的救治,这一章是论文的中心部分。笔者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是黄宗羲对王学心体思想的修正,主要是黄宗羲把气引人心学,提出了心即气的命题,并且强调心体的变动不测。第二节是黄宗羲对王学工夫论的扩充,首先是黄宗羲对工夫的强调,他认为本体存在工夫的过程中,没有工夫就无所谓本体,强调本体对工夫的依存性。黄宗羲还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倡绝学,把心学专注于心性道德修养的工夫扩展到自然领域。第三节是黄宗羲对王学末流流弊的救治,他针对王学末流的种种弊端,指出良知必须通过工夫才能呈现,否认了良知本体的先天性。良知虽然有善恶是非的判断功能,但是这个良知标准必须符合天理,应该是合理的、正当的,所以黄宗羲还以六经和绝学为良知本体作了理论和客观的限制。黄宗羲还强调了学术经世的思想,指出如果学术与社会现实脱离了,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学道与事功不可判为两途。在结语部分,笔者论述了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对其学术的影响,主要强调的是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学术中的体现,但两者终都归结在了经世致用上,这既与当时的实学思潮相一致,也是黄宗羲思想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