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批判性的建构:胡适的儒学观

论文摘要

从二十世纪开始,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寻找各种途径和方法挽救沉亡中的中国。胡适在文化上寻找出路,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将西方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期以融合二者为我所用,从而达到挽救中国和推动中国发展的目的。而要创造文明,就不得不改造中国旧有文明,不得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建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儒学,无疑是胡适进行批判和建构的重要部分。对于中西文化,胡适一生也陷入两难困境中——安身立命上以儒学传统为根基,而为学上以西方文化为宣传宗旨,为人与为学的冲突,使胡适矛盾一生。新的时代,有新的使命,跨入二十一世纪已十年,面对飞速发展的生产力和各国碰撞的文化,中国保持固有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新的时代的适应性和代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胡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个引导性的工作,为使后续工作进行下去,就需要研究胡适儒学观。由此,研究胡适儒学观的意义由此产生。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依次交代了选题的意义、依据、创新以及文章的难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总结了当代学者对胡适及其思想的态度。其中陈述了解放前后及五十年代中国大陆对胡适批判的这一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学者对胡适及其思想产生误解,文章分析了产生误解的原因及影响,同时,还有少数人能真实的对待胡适,他们保留了难得的态度,也为我们能看到真实的胡适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第三部分比较了胡适对儒学的态度。本文将胡适各时期表现对儒学态度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归纳和总结。由于胡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有不同言行以及其一生的两难困境原因,使他对儒学的态度表面上看似青中年到晚年有变化,然而实质上,胡适对儒学的内在情感和学术认同上是始终是如一的。第四部分分析了胡适对儒学的研究。胡适说要“还原”固有文化,是要将处于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尊贵地位的儒学还原为百家争鸣时期与诸子平等的地位的儒学,这种“还原”并非仅仅以孔子时期儒学为标准和终极目标,胡适的“还原”其实是由中国当前状况和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双重取向决定的。第五部分作为本文的后一部分,分析了胡适儒学观的意义:一、学术史意义,不仅表现在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儒学及其它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将作为封建社会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还原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褪掉了其独尊的地位,更在于他对传统文化得以重建的重大努力与贡献,使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得以走向现代化,在文化上建立了新范式,开了新风气。二、历史意义,对社会现实状况中衰败气氛的一个“破”和国民新人格、社会新气氛“立”的作用。三、现实意义,首先,胡适展现了在新的时代要有在立足传统文化上吸收他国先进文化的宽大胸怀。其次,胡适提出疑古和凭证据说话的方法,为文化建设创造了自由的环境。后,胡适为当下文化建设树立了一个整合中西文化的先例。研究胡适的儒学观可以更好的使我们了解胡适,胡适对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构建给后来学者树立了先范,我们对胡适传达给我们的这种精神也应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