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廖平“今古学”研究

论文摘要

廖平被冯友兰先生认为是“经学时代之结束”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经学史和学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以往对廖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廖平经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本文则对廖平的“今古学”进行专题研究。本文把廖平的经学前三变划为“今古学”的范围,认为他的“今古学”包括学术史意义上的今古学与政治思想意义上的今古学两层含义。本文着重于对廖平“今古学”的两重内涵进行探讨,就学术史意义上的今古学来说,本文主要通过对廖平的《今古学考》与《古学考》的分析,揭示廖平以礼制区分今古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经学史上的今古学问题重新认识。试图做到对学术史的还原。就政治思想意义上的今古学来说,本文主要通过对《知圣篇》与《地球新义》的分析,揭示廖平在当时中西冲突的背景下对制度思考的积极意义,试图做到“同情之了解”。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晚清的思想背景与廖平学术历程的关系。在晚清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动的社会背景下,在汉宋之争、今古之争、中西之争的思想氛围中,廖平的学术经历了由宋学到东汉古文学到西汉今文学的转化过程。他立足于今文经学立场,对宋学的空疏、汉学的脱离社会现实进行批评,致力于西汉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的发挥,接续了今文学“以制解经”的传统,从传统经学中寻找可以资治现实的制度资源,试图通过正学术从而正人心以挽救国运的衰亡。第二章主要阐发廖平学术史意义上“今古学”的内涵。廖平学术史意义上的今古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经学史上的今古之争问题。廖平作《今古学考》,提出“平分今古”的观点,认为今学与古学为孔子晚年、早年不同之学,今古学之不同在于礼制。八年以后,廖平作《古学考》,又提出“尊今抑古”的观点,认为绝大部分经典都是今文经,真正属于古文经的只有《周礼》,而《周礼》为刘歆所伪造。今文经是孔子真传,而古文经只是刘歆为助王莽篡汉而伪造的赝品。廖平由“平分今古”变为“尊今抑古”,起初是为了解决今古之争问题,但由于此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他并没有解决今古之争问题。又由于现实政治的刺激,终使他转向“孔子晚年改制之学”的今文学,从“孔经”中寻找资治现实的制度资源。第三章阐发廖平政治思想意义上“今古学”的内涵。廖平政治思想意义上的“今古学”主要是为了解决中西之争问题。《知圣篇》反映了廖平“知圣”与“译经”的学术追求,通过“译经”来阐发孔经中的“微言大义”,表达其“尊孔尊经”的思想宗旨。孔经中不仅有对中国的“小统”规划,也有对世界的“大统”制作。孔子“托古改制”,不仅为中国立法,而且为世界立法。孔子不仅是中国圣人,也是全球教主。《地球新义》反映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价值体系受到西学冲击而动摇的情况下,廖平对当时世界的看法。在承认现实地球疆域的基础上,廖平依据传统经典对对全球疆域进行了重新规划,使实际的地理分布与经制相符合。从而说明孔子的“大统”规划适用于世界交通后的全球。廖平努力在经典中寻找孔子为世界“大统”规划的证据,从而使孔子由中国走向世界。第四章主要总结说明廖平的古今中西观。廖平主要立足于今文经学的“三世说”、“三统说”,坚持进化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蛮野到文明的进化过程。他认为经制与历史不同,经制文明,史事野蛮,虽然现实的历史世界是混乱的,但其理想的经典世界却逐渐走向“文治”,孔教所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对传统“三世说”、“三统说”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廖平提出了“小统”、“大统”说。“小统”疆域限于中国,其制度以《王制》为主;“大统”疆域推广全球,其制度以《周礼》为主。世界交通后,中国文化将由近及远推广于全球,将来的大同之世,乃是孔教一统全球。廖平认为中国虽然在物质技术层面落后于西方,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仍然具有西方所不可比的优越性。在地理上,中国已经不再是“天下”观念中的“中间之国”,但在文化上,中国仍然是“地球”的中心,海外各国终被中国孔教所化,四海归服,天下大同。第五章主要揭示廖平“今古学”的影响及意义,并对廖平在经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进行评价。廖平政治思想意义上的今古学主要影响了康有为,并通过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学术史意义上的今古学影响了刘师培、章太炎等人,主要通过其弟子蒙文通、李源澄而传于后世,并对“古史辨”学派也产生重大影响。廖平在经学史研究上颇有创发,特别是他在《今古学考》中发明的以礼制“平分今古”之论,不仅受到时人的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西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廖平经学理论建构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发掘仍然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他的现实关怀所体现出的政治思想仍然发人深省。结语部分主要以廖平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为个案,讨论了“经学传统”的传承性与断裂性问题,并对“经学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作了探讨。“经学传统”对于认同民族身份、培育民族精神都将发挥重大作用。当代的“新经学”研究应该挖掘“经学传统”中的制度资源,为今天的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廖平的“今古学”彰显了今古之争、中西之争问题,对晚清的维新变法以及以后的“古史辨”学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由经学到史学转变的学术潮流中,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思想历程中,廖平的地位都是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