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朱熹理欲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问题是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朱熹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在朱熹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朱熹理欲思想产生的背景,从理论根据、价值意蕴、修养方法及其影响四个方面综合考察其理欲思想,力求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启发。文章分四个部分:首先从理、气、性、心、欲等范畴出发,理清朱熹天人贯通的思想体系,阐明天理、人欲观念产生的理论前提及其具体含义。理是形而上之高本体,理气化生万物;人物得之于天之理为性,由于气禀不同,人性分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而产生善恶之殊;而心是“气之精爽”,“人之知觉”,心含人心、道心于一体,人欲即是人心失于道心之节制而生发的恶,以道心主宰人心,才能天理纯明。接着,以理性与欲求、义与利、公与私三对范畴为着眼点,分析朱熹理欲思想的特征及其所蕴涵的价值意蕴。从理性与欲求关系上讲,人心与人欲的区分,既使自身不同于禁欲主义,又与极端地追求功利和个人私利区分开来,但同时也把人的需求限定在低层次上,导致理性与感性关系的紧张;从义利关系上讲,以义制利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关系,使得义利相得益彰,然而以义为利,义与功利完全脱钩,导致为道德而道德的局面,引发出义与利的对立;从公私关系上讲,理、义与公、道德、善联系,欲、利与私、非道德、恶相联系。公要求欲存于理,以义为利。理欲、义利终统一于公私。朱熹以天理、心性沟通宇宙观与人伦体系,异常自觉的为道德价值及伦理关系作论证,通过理性对欲求限度的设定,肯定人高度的理性自觉,以义作为行为的诱导,终实现公而无私、存理灭欲。后,阐明其修养方法以及理欲思想的影响,这都与其理论特征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