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

论文摘要

《大灌顶经》十二卷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第十二卷《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更是如此。《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中出现了早的药师信仰形态,从石窟壁画和敦煌遗书可知,中国中世时期药师信仰非常兴盛。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学界对《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以及《大灌顶经》其它十一卷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充分关注。本文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以《大灌顶经》各卷为顺序,在文献学的基础上,对《大灌顶经》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一、《大灌顶经》十二卷均为伪经。从经文内容和经文来源上,都可以判断出《大灌顶经》十二卷为伪经,伪经的成分主要来自道教,也有来自民间巫道的成分;经文多处抄袭自先前翻译出来的佛经和中土编著经典。二、不仅《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刘宋鹿野寺沙门慧简编著,《大灌顶经》的其它十一卷也为慧简编著,从《大灌顶经》中的字词和思想均可判别这一点。三、《大灌顶经》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后三卷先形成,前九卷后形成,公元457年《大灌顶经》十二卷被集中编集修订。四、慧简编著《大灌顶经》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北魏太武帝灭佛,佛教界中末法感非常强烈;二是当时的道教和民间巫道发展都很快,佛教界中像慧简这样的僧人受到了道教和民间巫道的刺激,转而创撰了《大灌顶经》。五、《大灌顶经》的编撰有一定的目的,全经体现了慧简的宗教理想。那就是囊括人生的各个时段,范围世间的各个方面,甚至于把道教和民间巫道的诸多方面纳入到佛教体系中。六、《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已被证明是伪经,其经又先后三译,体现了文化汇流这一现象的历史性,是为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具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