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熊十力与唯识学

论文摘要

本文分别考察唯识学中“万法唯识”、“五位百法”、“五蕴”、“五法”、“三自性”、“四分”的核心观念,以及熊十力的哲学,在熊十力哲学与唯识学的比较中,观察此两者的差异之处,以此来理解唯识学在近代的复兴,和熊十力哲学在唯识学的基础上转向儒家,并开创当代新儒家的内在理路。唯识思想传入中土,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北魏时期,菩提流支以《十地经论》为思想依据,建立地论宗;。第二时期是梁陈年间,真谛三藏以《摄大乘论》为思想依据,创建摄论宗。第三时期是隋唐,玄奘以《成唯识论》为思想依据,创建了唯识宗。在这三派中,只有唯识宗坚持着唯识思想在印度的原有教义,并以师承的方式在中土延续了下来。到了近代西学东渐时,唯识学在西方哲学的日益影响中土学术的背景下,大放异彩,为中土思想回应西方哲学的挑战而提供了思想源泉。文章的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唯识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万法唯识”说明了宇宙一切万法都是由心识所变现出来的影像。“五位百法”说明一切法分为五类: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讲明一切万法都有自性,并且这样的自性常保持不变。“五法”即是唯识五法,包括相、名、分别、正智、真如。“三自性”包括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分别从有无、假实来说明一切存在的本性或性状。“四正分”分为相分、见分、自证分和正自证分四种,说明心起作用的四个区域。文章的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一下熊十力的哲学。熊十力哲学是在唯识学基础上转向儒家的,故而其思想中保留着唯识学的痕迹,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儒家倾向;又因其思想的背景是西学东渐,所以其哲学又有西方哲学的影子,是唯识学、儒学、西方哲学的融合。熊十力哲学的核心部分无非分为本体论和宇宙论两部分。熊十力在本体论上讲心性本体论,及本体的能动性和变易性。在宇宙论上讲宇宙与吾人心性不二,也就是“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宇宙论主要包括体用不二和翕辟成变。在唯识学和熊十力哲学的比较中,可以的得出以下不同:一是“性觉”与“性寂”的差异;二是“尊智”和“尊如”的差异。从以上的分析中,文章主张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熊十力对唯识学的理解与改造。从唯识学本身的教义看,熊十力哲学明显误读了唯识学,是唯识学的反叛;但要从儒家观点看,熊十力是创造性的的误读,是在唯识学的基础上对唯识学的改造,为应对西学挑战和重建儒学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