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张载气本体研究

论文摘要

世界何以存在,人以何为依靠而安居于这个世界?中国自先秦开始就不断地对此问题进行追问与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又不断地为本体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着素材。魏晋时期乃至隋唐提出了“以无为本”等的观点,试图以此来对世界既从绵延之时间维度又从广延之空间维度进行解释,然而,却在强调本体中使本体因抽象而与现实世界分离,亦遗失了人之安居,从而导致了“体用殊绝”、“天人二分”。这样的本体建构未能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是第一章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开始探讨张载所建构的“气”本体。至北宋,张载以“命世之宏才”、“旷古之绝识”对魏晋以来本体建构中的“体用殊绝”、“天人二分”等弊病给予了克服,并在此克服中建构起了本体之“气”。在他看来,本体之“气”具有能动的性能,这种性能因“两”的“相感”、“相荡”等作用而引起,于是表现为“气”之聚散变化,从而形成了世界万物。“气”既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原,又是其构成要素;既是整体之世界的统一者,又是其核心。这就解决掉了世界何以存在的问题。人生存于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不断地给予认识和解读,“心”由此而挺立起来。人通过“心”对“气”及其化生给予穷就的同时形成了道德的眼光,这种道德的眼光在人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具有了指导的意义,不断地指导着人的行为。人的德性就在这样的行动中确立起来,不断地完善起来。德性的确立也就意味着人确立了人自身。同时人也在认识“天道”(“气”及“气”之化生)中获得了自由,与“天道”相融通,实现了“性”与“天道”的“通而为一”。这就是张载所讲的“天人合一”,也即“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至此世界何以存在,人以何而安居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也克服掉了玄佛等之本体建构的理论困境。然而,张载的本体建构却引起了二程、朱熹的责难。在此责难中既可以在与二程、朱熹的比较中看出张载的理论贡献,也可以推知他的缺失。后来的王夫之在继承和发展张载本体论的过程中试图要弥补这些缺失,但仍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果以“物质”为世界的统一者,充分发挥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性,既强调人的自然性,也突出其社会性,在社会实践中来展现“天人合一”,那么,“天”与“人”之存在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等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第三章就集中对这些问题给予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