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孟荀义利观之比较

论文摘要

“义利之辨”在先秦儒家的众多论题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各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几乎都涉及过此问题,其中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都在儒学乃至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立足于《孟子》和《荀子》两部文本,对孟子和荀子的义利思想进行比较,并试图找到造成他们思想差异的根源。本文分为如下三个部分:首先,本文以《说文解字》为依据,对“义”与“利”的本意进行了探讨。其次,分析比较孟子与荀子思想中“义”的具体内涵的同与异,并指出“重义”是他们共同的价值选择。在孟子思想中,“义”是人人都要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内在于人的先天善端,也是理想人格的重要依据。孟子在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中寻找到人的道德行为的唯一根源,将“义”这一道德规范提升成为人区别于禽兽的道德理性自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根据,“义”本身具有了自足的内在价值而得以超脱于经验世界之外。而在荀子思想中,“义”不仅仅是人的道德准则和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的根本属性,而且还被落实到社会现实层面,它和“礼”一样起源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其作用在于消除纷争、维持社会稳定和调整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荀子这里,作为道德的“义”实际上具有了社会功利基础,而不仅仅是源于人的先天的理性自觉了。但是,虽然孟子和荀子对义利的界定有所不同,“重义”却是他们的共同价值选择,这表现在义重于利、先义后利和舍生取义三个方面。再次,分析比较孟子与荀子思想中“利”的具体内涵的同与异,并指出他们对“利”的不同态度。文章从人的“求利”之心和“利”的道德价值两个角度分析了孟子和荀子对“利”的不同态度。文章认为,在孟子的道德哲学范畴中,义与利是完全隔绝开的,进而也就造成了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隔绝。而荀子打破了孟子思想中义利关系的隔阂,全面论述了义利的关系,提出了“兼顾义利”的思想。本文进一步指出孟子到荀子的义利观的衍变,是一个从义利两分到义利统一的过程了荀子的义利统一思想是对孟子义利两分思想的发展与超越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