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孝经》的思想及其背景与特点

论文摘要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的核心与根本,研究孝文化,对于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孝道理论体系《孝经》,在继承和发展儒家丰富的孝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孝理论。关于《孝经》的形成本文对孝的演变过程及进行分析,直至《孝经》的形成,至此中国孝理论全面确立;本文对《孝经》的思想与结构也进行分析,直至汉初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孝理论现实化,孝观念的外延扩大。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虽然篇幅短,然而此书在汉代复出后,立即受到汉代统治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首次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是汉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典型特征,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现实的社会背景和充分的实际体现。孝的思想使孝道走进了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使得这一时期的孝的特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汉初的孝观念继承并变异了先秦儒家丰富的孝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孝道理论,不仅有了系统的理论形态,而且侧重于政治指导作用,为统治者的孝道理论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为了政治统治需要,汉代思想家引申和扩展了孝道内容,提出了许多新的孝观念,使孝道的外延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泛道德观念的社会伦理,使得这一时期的孝的特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是,孝理论从家庭伦理向社会伦理的转变。二是,汉代统治者大力倡导孝道,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维护家庭、宗族的血亲稳定,终目的乃是“移孝作忠”,让道德为政治统治服务,所以整个汉代孝道理论的核心就是“移孝作忠”。关于汉初重孝还表现在统治者对孝道思想的重视,制定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重要的就是皇帝重视孝,以孝选拔官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