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解析老子《道德经》“一”思维及其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逐步演化形成的一种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大众性的思维习惯,是民族意识的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体现。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文化是以分析思维方式为基础的,而东方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主导思想是综合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异同是造成和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文化的核心就在于思维方式。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是由于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决定的。这种特点则是由于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多元”强调的是文化的多样性,“一体”强调的是文化的同一性。中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与历代统治者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较好地处理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有密切关系。这即是中华民族多元通和思维结构的体现。这种多元通和思维结构实际上是“一”思维的表现。太极即一。太极思维即“一”思维也。老子《道德经》多次提到“一”,强调“一”的重要性。老子《道德经》的思维方式即“一”思维,具有多元通和的结构。《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知,“一”思维是太极整体的思维方式,是阴阳一体及相对性的思维方式,是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是多元一体的思维方式。因此,“一”思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圆融的思维方式,具有自然合理性。老子《道德经》“一”思维具有两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天人合一,推天道以明人事;道术合一,通百家而赅其长。道贵乎一。此“一”为“合一”之意。天人合一,推天道以明人道,率人道以合天道;道术合一,合万殊为一理,化万异为一宗。这正是“一”思维的体现。“一”乃归根之法,《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意即为纷纷纭纭的万事万物,皆可经“合一”之功,从而“和其光、同其尘”,终归于“无物,无心,无为”之境。这种“合一”之功,正是“一”思维的体现和运用。因“一”思维“无为”也,乃辅万物自然之道,故能收到“无不为”的效果。因此,老子《道德经》“一”思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实现人类“多元通和”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世界上各大文明和各家思想本是“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若要破除各家思想的壁垒和障碍,消融各方主张的矛盾和分歧,合万殊为一理,汇万流于一海,化万异为一宗,只有靠“多元一体”的“一”思维才能实现。因此,通其分为一者,正“一”思维也。故庄子曰:“通于一而万事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