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兼论教育水平的地区性差异

论文摘要

中国农村居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而且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和1995年调查数据,从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并对农村居民的教育贫困化、低就学率、父母教育水平的作用以及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区域性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研究表明,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低年龄组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年限要多于高年龄组农村居民,男性农村居民要比女性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水平在地区间也是不平等的。东部地区教育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相对1988年而言,1995年农村教育贫困化状况有所改善。低年龄、男性、汉族农村居民陷入教育贫困化状况的概率较低。县人均收入的增加会使得农村居民教育贫困化的概率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在西部地区最大。 对中学学龄农村居民的就学率的分析表明,男性和低年龄农村居民拥有较高的就学率。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学率要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在1988年对教育选择有正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幅度不大。而家庭经济状况对教育的作用在1995年变得不再显著。县20—25岁人口平均教育水平对就学率的影响较大,这说明了教育供给对于提高农村就学率的重要性。 父母教育水平对子女教育状况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如我们所预期的,本文的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子女的文化程度也会越高。父母对孩子教育水平的影响力度是不一样的,母亲的影响要大于父亲。父母对子女教育水平的影响在地区之间也有所不同。教育水平越低的地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越大。 本文选取14—19岁年龄段已完成学业的农村居民为样本,分析了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与县人均收入相比,县20—25岁年龄段人口平均教育水平对样本年龄段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影响更大。家庭经济状况和学杂费开支并不是决定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非农就业则导致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增加了。依据本文的相关结论,文章的最后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