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论文摘要

农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产业,农业的稳定与否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而农业长久以来又是附着在农地上的资源性产业,作为农业发展根基的农地制度的合理与稳定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兴衰成败。自建国以来,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农地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那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发展特点,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也使我国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现代化的积累,事实证明当时的农地制度都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眼界的开阔,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较之以前更加强烈了。安徽小岗村村民便自发起来进行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农地制度变革:将集体经营的农地划块分割进行家庭承包经营,“缴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场变革以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得到了中央领导层的支持,迅速在全国进行了推广,那个时期形成的农地制度也长久的遗留了下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爆发式推进,城市化迅猛发展,农业现化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前的农地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有:双层经营体制的自身缺陷,土地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善而导致的权力寻租;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造成的城乡土地收益不合理;政府功利主义对农民利益造成的损害,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农地的产权不清,政府在对其进行强有力地控制,一方面导致农地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很长时期内得不到改变,影响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症结之二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单一和不完善,随着中国社会总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工业化的渐趋成熟,农民自身经营观念的转变是必然的,但这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和对农村的整体系统规划,只要现行政策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的趋势,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能结合农村的实际,符合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全文针对这些问题,在理清建国以后我国农地制度历史演进的脉胳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权属不清,权益模糊;小生产、大市场难以对接;耕地保护困难,使用效率不高;过于僵化,变通困难。并分析了其在体制、机制以及制度上的原因,指出了其应在加强农地立法,改革完善配套制度,合理进行农地制度安排以及在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范畴内统筹考虑四种对策研究。全文综合运用了逻辑演绎法、归纳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理论与对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