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比较优势理论:一个批评性研究

论文摘要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将国际贸易归因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比较成本差异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它是当今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到今天,包括由亚当·斯密创立的绝对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创立,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加以发展完善的比较优势理论和由赫克歇尔与俄林共同创立的要素禀赋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穆勒比较优势理论可统称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因为人们现在所说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多的是指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版本,即由赫克歇尔与俄林共同创立的要素禀赋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穆勒比较优势理论都把商品在国家间相对成本的差别,从而把比较优势归因于各国在生产商品时存在着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要素禀赋理论则更进一步,该理论将商品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商品相对成本的差别最终归因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各国只是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来进行的国际分工中获得了一些好处,但是,历史数据表明,这种国际分工更多的是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同少数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本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不管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还是还作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禀赋理论都存在着重大缺陷。如果将李嘉图模型扩展到多国模型并结合生产成本不逆转情况,我们就会发现按照李嘉图—穆勒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分工必然会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面临近似于完全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国际市场,而少数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面临的更多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从这种分工中必然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甚至蒙受损失,而少数发达国家却能够从这种分工中攫取垄断利润。这样,广大发展中国家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国家经济学的情况,就会发现比较优势理论其实是先进国家维持优势地位,扼杀潜在竞争对手的工具。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突破要素禀赋“比较优势陷阱”,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摆脱了只能依靠单一国家资源的问题。这使得初级生产要素禀赋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总体上不断地下降,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其它因素(资金、规模经济、人力资本、技术、管理水平等)对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继而比较优势的获取的重要性日渐增强。只有在国内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和动态的贸易保护政策作用下,通过“钻石体系”中各个因素的密切配合,落后国家的生产要素结构才会不断地升级,而现在受保护的具有竞争劣势和比较劣势的行业才会在将来创造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