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社会化发展

论文摘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科技与信息化迅速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开始从工业经济步入知识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呈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特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出现的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财产关系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如何,对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不可忽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法人股东化、股权分散化、资本虚拟化、利益相关者模式、员工参与管理、生产管理职能外部化以及福利国家等现象,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偶然调整,而是财产关系社会化变革的必然反映。从财产关系社会化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合乎实际的和逻辑一致的科学解释。财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基于财产而形成的多种经济利益关系,由财产占有关系、财产控制关系、财产交易关系和财产收入关系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财产关系以资本和企业为核心,财产关系社会化具体形式相应地表现为资本社会化、公司治理社会化、生产管理社会化、资本虚拟化与国际化、分配关系社会化等,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结的一个整体,其中资本社会化是财产关系社会化的核心,分配关系社会化则是财产关系社会化的最终实现形式。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基本结论:资本主义财产关系正在经历全面的社会化调整和变革,财产关系社会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财产关系社会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就必须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上以社会化占有形式来取代单个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形式,在生产决策上以有组织的社会化决策来代替私人企业中资本家的个别决策,在交易关系上以社会化的流通和交易加快资本的转移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在收入关系上以社会化的分配方式保证社会购买力与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平衡。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财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财产关系的不断社会化来调整和缓解,这样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进步开拓更大的空间。财产关系的社会化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扬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因素,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出必要的准备。财产关系社会化也是保证资本继续占有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从而有利于维持资本对于劳动的支配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社会化是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发生了部分质变而不是根本性的改变。本文拟实现的创新:1、在对已有财产理论系统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财产关系社会化的理论研究框架,并从社会分工形式演化以及资本内在二重性矛盾运动这两个不同的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社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依据这一理论框架,对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社会化的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最新的概括和总结。从财产关系社会化发展规律出发,对我国如何克服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使其不断向纵深推进提出了新的理论建议。2、以四次科技革命为线索对资本社会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梳理,突出体现了资本占有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调整过程。同时论证了资本社会化过程的二重性质。3、提出以财产控制关系为标准来界定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观点,将利益相关者模式视为由“股东中心”模式向“经理中心”模式转换过程的逻辑延续,并归结为公司治理社会化的具体实现形式。4、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由福特制向精益生产和大规模定制转化为基础,对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权力的重新配置以及企业间生产管理的协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揭示出生产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把资本主义生产性服务机构的发展归结为生产管理社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5、在对资本虚拟化以及虚拟资本的国际化的深入考察中,揭示资本流通和资本产权交易关系的社会化,从而资本市场本身的发展变化并不是单纯的金融创新,而是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社会化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理解资本虚拟化和国际化的更深刻、更合理的视角。从资本虚拟化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双重作用出发,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归结为资本虚拟化的过度发展。6、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多种新变化归结为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社会化,并作为资本社会化的最终实现形式,是一个新的理论概括和抽象,为理解和预测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演变趋势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