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基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不断的变化,国内利率市场和金融市场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变化。我国政府在此期间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以期能够减少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得我国经济能够处在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不仅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的古典货币数量论,正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经济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信贷、资产价格和汇率等传导渠道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因此,货币政策措施的实施通过经济体制内各个经济变量的作用,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所以,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其政策工具对其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从而判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有效。本文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介绍了本论文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第三部分是对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有效性的理论分析,发现这两个渠道的传导受到阻塞,不通畅。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选取了2001至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发现数据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同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了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长期稳定性;再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最优滞后期为4;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变量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在我国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有效性要比利率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大,且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关联性较小;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发现信贷渠道传导的时滞比利率渠道传导的时滞长;实证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在长期发挥效用,存在滞后,传导受到阻塞,并不通畅。第五部分是结论,得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传导不通畅,同时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