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与绩效

论文摘要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课题,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问题不仅涉及到企业层面信息技术的引进、信息化投资、产业层面出现的信息技术吸收沟壑、生产力悖论等实际问题,还涉及到我国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等多个理论问题,因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理论界和实践界都非常关注的热点课题。我国正式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概念至今不过10年时间,国内外对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研究刚刚破题,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体系。本文试图基于技术跨越理论,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框架与研究基础,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信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过程,是信息技术与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与工业技术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信息技术范式的过程。本文首先基于技术跨越理论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概念进行界定,确立信息技术引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观点,并将信息技术分为晶体管、PC技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阶段,相应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也分为四个阶段。本文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以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起点,在短期内存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均衡,并以此建立了短期内技术融合的数理模型;长期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工业化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而实现的技术轨道跨域过程,是工业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亦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以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为线索,探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过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机制,包括技术融合、生产要素配置改变、生产流程优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运行方式转变等。接着本文对于我国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政策做出环境分析和判断,并从整体上把握目前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其中企业层面、产业层面是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关键和载体,也是进一步探讨的对象。本文收集整理陕西省987家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数据,以考察企业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企业引入PC类、网络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哪类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绩效;硬件设施、研发类、管理类、生产类、营销类、系统集成类哪类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绩效,企业层面PC技术基本实现再企业内部的二次创新,促进生产绩效的提升;并以此验证目前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处于以PC技术引领向以网络技术引领的转换阶段。本文接着对制造业37个行业信息化投资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建立数理模型,验证了前面关于信息技术引入后与劳动、资本、工业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作用、改变生产要素结构的假设,并得出基本结论为在两化融合对生产绩效存在U型的关系,而U型曲线的拐点与生产要素配置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拐点不同。此外,U型曲线的拐点也恰恰是信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过程的转折点。最后,本文通过针对以上对于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实状况、企业层面、产业层面等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重点和主要领域,并针对企业、产业和政府层面给以系统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