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制度经济学研究——以鞍山市为例

论文摘要

近年来,鞍山市的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振兴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圈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给鞍山市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失地农民做为城市化所产生的社会群体,其规模在逐步加大,其面临的生产、生活双重困难也随着失地农民规模的增加而深化。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在“以人为本”的政策领导下,失地农民问题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转换身份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产、生活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生产的保障是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最现实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问题。想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首先要了解失地农民的现实情况。笔者选取了鞍山市千山区宁远镇做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失地农民最为现实的基本情况,并借助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将幸福感测量引入失地农民的研究中来,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和保障情况进行简单调查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得出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几大因素:生活适应度因子、人力资本因子、政策满意度因子和健康满意度因子。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分析失地农民幸福感问题有着较为独特的分析视角和较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软件分析结果,笔者运用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非正式制度理论对所得出的因子进行理论分析。一方面,现有土地存在产权缺陷,导致失地农民无法通过正式的法规政策维护自己的权利。由于失地农民人数较多,存在着“集体行动困境”,因此维护自身权利成本巨大,很难执行。同时,失地农民信息来源较少,大部分信息是通过亲缘、地缘的方式进行传递,对征地信息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再加上现有征地政策不完善,对“公共利益”这样一个征地范围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使得征地行为所受约束很小,滋生了地方政府官员、村集体中部分村干部抽租、寻租的行为。而即使制度上存在诸多的缺陷和问题,征地制度的变迁并没有顺利的朝向一个好的放下发展。制度变迁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一旦征地制度已经形成,则会产生诸多从中受益的利益集团,即使现有征地政策存在问题,这些利益集团仍会为了自身利益维护和加强现有制度的运行,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在现有制度存在的情况下,正式制度的突然变化并不能适应长期以来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失地农民虽然转换了身份,但长期以来失地农民的生活习惯、意识形态、并不能立刻变化,成为失地农民不适应现有城市生活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失地农民长期以来以土地为生,围绕耕地这种生产方式形成的生存发展方式与城市完全不能对接。长期的农耕生产使得失地农民文化技能水平普遍偏低,信息渠道单一,生活成本较低,且重视亲情和邻里关系。这使其不能适应城市的工作要求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失地农民的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困境。在考察和分析了现有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之后,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启示。解决失地农民需要加大对失地农民教育,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让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生活的“软制度”。同时加强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信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问题。还要强化土地所有权,将土地的使用权还原给农民。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在村中设立土地管理小组,组员由民主投票方式选出,与村委会集体管理土地。防止土地流失和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再次发生。还要重视医疗保障制度,不仅要解决失地农民看重病资金困难的问题,更要解决失地农民就诊难的问题。同时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宣传教育,促使失地农民关注自身健康问题,改变失地农民在疾病治疗上“等、靠、挨”的心里,促进失地农民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