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大萧条时期中国棉纺织业研究

论文摘要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危机之后持续数年的经济大萧条波及世界各国,引发了世界经济的衰退。由于当时中国实行银本位制,受大萧条的影响与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有显著的不同。在中国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棉纺织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进口替代型产业,由于它与传统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及危机之后持续数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受其影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在收集整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大萧条前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探索大萧条时期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当时中国棉纺织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1引言该章节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动机与目的、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并对现有的文献作出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2大萧条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首先通过梳理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找出其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危机之后持续数年的经济大萧条对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比较1895-1929年与1929-1936年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与盈利情况来说明大萧条时期我国棉纺织业遭受的影响程度。3大萧条时期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本文所选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大萧条时期货币体系的选择问题、外国资本对中国棉纺织业的吞噬、中日战争导致棉纺织产品市场的萎缩。白银价格的波动、白银的自由流出对中国棉纺织业的国际贸易、国际收支账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国资本从倾销转向投资设厂,利用发放行业贷款的便利,不仅赚取了高昂的利息,而且还借机吞占华资棉纺织厂;中日战争使得东北以及沿海主要的棉纺织市场失守,华资厂商向内地市场转移,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特性已经更加深化,民族资本已经基本没有市场可以自容了。4大萧条时期中国棉纺织业存在的内部问题分析本文选取的内部问题主要有中国棉纺织业自身落后的生产技术、自然灾害及国内战争造成的破坏、政府未能提供有效的扶持。自身生产技术的落后使得华资厂商很难在竞争中与外资企业抗衡;自然灾害以及国内战争使得生产遭到破坏,人们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下降,从而对棉纺织产品的需求下降;政府未能提供有效的扶持使得华资棉纺织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5本文的结论及启示本文通过比较大萧条前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从外部、内部两个因素来分析阻碍中国棉纺织业的原因,由此得出了大萧条期间中国棉纺织业所遭受的重创,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冲击以及自身内部问题共同引发的。白银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国内外战争不断、政府未能提供有效扶持等问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压迫着当时中国落后的棉纺织业,缺少了资本支持,生产销售随着生产、销售等环境的变动而波动,这些因素都无疑给大萧条时期的中国棉纺织业重重的打击。通过本文的研究所得出的启示是:货币体系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它对一国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内货币储备、币值稳定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关键。不仅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也该引起国内的重视,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者利用国外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此以外,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期货、股票等市场应给予同样的重视,通过制定严格的预警机制来进行监督;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政府应该对民族工业加大扶持,为其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