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不同栽培模式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免耕稻草覆盖(T1)、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T2)、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小拱棚(T3)和免耕覆土栽培(CK)4种栽培模式作为处理,试验用马铃薯品种为早熟品种——荷兰薯15号。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研究不同马铃薯栽培模式对免耕马铃薯农艺形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免耕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原因,最终提出免耕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和农民增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模式对免耕马铃薯的农艺性状有重要影响。在不同栽培模式中,处理T3的出苗率,株高,主茎粗,分枝数,叶片数的农艺性状最好,植株生长健壮,生育期最短为92天。处理T2冠幅最大为37.66cm。处理T2、T3在出苗率、株高(成熟期除外)、主茎粗、叶片数与CK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水平。(2)不同栽培模式对免耕马铃薯的土壤养分也有一定的影响。在0—20cm土壤耕作层,随着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养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期,马铃薯吸收养分最快,土壤养分下降最明显。在马铃薯成熟期,处理T1、T2、T3的土壤营养成分均高于CK,稻草覆盖秸秆腐熟还田对土壤养分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处理T3土壤养分状况最好,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最高,比CK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分别高11.02%、20.47%、16.84%、22.24%。(3)不同栽培模式对免耕马铃薯的净光合速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显著。处理T1、T2、T3及CK在块茎膨大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各处理的光合效率高于CK,处理T3和CK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处理T3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平均产量均最高,单株薯重和平均产量比CK高近1倍;在平均产量上T1、T2、T3、CK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免耕马铃薯覆盖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明显。大中薯率:T3>T2>T1>CK,各处理和CK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商品率:T2>T3>T1>CK,各处理和CK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稻草被风吹走后容易漏光,块茎见光变绿,导致处理T1的青薯率最高为17.8%。病害率:CK>T1>T3>T2,各处理和CK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4)不同栽培模式下,免耕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按照统一用种、用肥、用药的原则,处理T3生产投入最高为1895元/667m2,CK投入最低;处理T3经济收入最高为4661.09元/667m2,但处理T2经济效益最高为2855.37元/667m2;在马铃薯经济收入和经济效益上,各处理和CK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由此可以推断免耕马铃薯覆盖栽培模式比常规覆土栽培更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的栽培模式应作为主推技术体系,并加强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投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