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大黄抗炎、解热作用的PK-PD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根据炎症反应不同阶段中炎症因子与体温调控的特点,探索大黄抗炎、解热可能的作用环节及致炎时间对大黄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建立PK-PD模型定量地评价大黄、大黄酸对于体温及血浆NO作用的效价强度、效能、量效关系及其微观机制对宏观效应产生的贡献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大黄水煎液中大黄酸的含量。以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复制大鼠炎症模型,在LPS干扰0.5h及2h后分别给予大黄水煎液及大黄酸治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检测一氧化氮含量及大黄酸血浆药物浓度,并监测体温的变化。从药效学数据比较不同致炎时间对大黄水煎液、大黄酸解热及降低血浆NO作用的差异。从药动学数据考察致炎物LPS及其致炎时间对大黄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的影响。采用Kinetica软件分别对药物治疗组中大黄酸血浆药物浓度与体温及血浆NO的降低值进行PK-PD模型的拟合。以模型拟合数据评价大黄、大黄酸对于LPS炎症大鼠体温及血浆NO调控作用的特点。结果1、大黄药材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的质量检测标准,大黄干燥品中大黄酸的含量为0.5mg/g。大黄水煎液在两个不同的致炎时间给药对于体温升高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造模0.5h给予大黄酸能够抑制体温的升高,但造模2h后给药作用较弱。造模0.5h给予大黄水煎液及大黄酸均能够抑制血浆NO的升高,但造模2h后给药作用均较弱。同一致炎时间给药比较显示,造模0.5h及2h给予大黄水煎液对于体温的作用均强于大黄酸的作用。对于NO的影响在0.5h给药大黄酸的作用约为大黄水煎液的2倍;造模2h组大黄水煎液及大黄酸作用均较弱。2、大黄水煎液给药组中的大黄酸在LPS大鼠体内的t1/2, AUC, MRT与正常大鼠比较显著增大;造模2h组给予大黄水煎液及大黄酸,其中的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Cmax及AUC与造模0.5h相比均显著增加,t1/2以及MRT均显著减小。3、LPS致炎初期(造模0.5h)即给予大黄酸治疗,间隔4h后再次给药能够使大鼠体温及血浆NO的降低值进一步增大;大黄水煎液组间隔4h再次给药只能使体温的降低值进一步增大。在致炎中期(造模2h)给予大黄水煎液治疗,间隔4h后再次给药不能进一步增大体温及血浆NO的降低值,大黄酸再次给药能够进一步增大体温的降低值,但是不能进一步的增大血浆NO的降低值。4. PK-PD模型以效应室联接的无滞后时间二房室-Sigmod Emax模型拟合最佳;大黄水煎液解热及降低血浆NO作用以大黄酸为指标成分的EC50分别为114.1、90.80ng/ml,两者较为接近;解热作用Emax约为造模后体温升高最大值的111.1%,对NO影响的Emax约为造模后血浆NO升高最大值的8.399%,两者具有显著差异。大黄酸解热及降低血浆NO作用的ECs0分别为5.885、5.458ng/ml;解热作用Emax约为造模后体温升高最大值的56.77%,降低血浆NO作用的Emax约为造模后血浆NO升高最大值的25.85%。大黄水煎液、大黄酸多次给药解热作用分别EC5o为202.2、104.3ng/ml,最大效应值Emax分别为0.84与0.76℃;药效动力学拟合曲线均较为陡峭。结论大黄解热及降低血浆NO浓度的作用靶点可能处于同一部位;大黄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前期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解热作用的,但其微观机制可能不完全是通过降低血浆NO浓度来实现的。大黄抗炎及解热作用的量效关系范围较窄。大黄酸在大黄抗炎解热作用中对于NO调控作用的贡献率高于对体温调控的贡献率。LPS能够影响大黄中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在造模后期给药能够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增强,消除过程减缓。